文章解析

shān
zhōng
zhū
mèi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shān
zhōng
duō
chán
sòng
wéi
qún
chéng
guō
yáo
xiāng
wàng
wéi
yīng
jiàn
bái
yún

译文

终南山中多参禅修道的僧侣,坐禅诵经时自然相聚集为群。你们如在城邑里遥遥而望的话,应该只能看见天上的白云了。

逐句剖析

"山中多法侣":终南山中多参禅修道的僧侣,

# 法侣:僧侣。,山中:终南山中,作者隐居之所。

"禅诵自为群":坐禅诵经时自然相聚集为群。

# 禅诵:谓坐禅诵经。如《陈书》:“吴郡陆庆筑室屏居,以禅诵为事。”

"城郭遥相望":你们如在城邑里遥遥而望的话,

# 城郭:城邑,指弟弟和妹妹的住处。

"唯应见白云":应该只能看见天上的白云了。

# 唯:单单,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王维《山中寄诸弟妹》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描写山中独居的清寂生活,后两句转而想象亲人遥望白云深处牵挂自己的场景。诗人通过虚实相映的笔法,既传递出对亲人的思念,又暗含超然物外的隐逸心境。全诗语言简净,在双向思念的情感流动中,构建出山水与人间共融的意境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载(744)期间,王维隐居于终南山,期间参禅学佛。此间所作《山中寄诸弟妹》一诗,即为他在山居时寄予长安城内弟妹的家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山居生活诗。此诗虽以家书为题,实则聚焦山居修行日常,王维隐于终南山期间,常寻访高僧、共修禅理,此诗正是他与道友同参佛法的精神剪影,表现出诗人超越世俗亲缘、追求方外之道的生命状态。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前两句“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为实写,通过白描展现山中与僧侣共修的场景,突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足;后两句“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转为虚写,借想象中亲人遥望“白云”的视角,暗含双向思念与超然心境。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让情感含蓄深沉,又拓展了诗意空间。白描:全诗语言简净如口语,未加雕饰(如“禅诵自为群”),却通过“法侣”“白云”等意象的并置,构建出清幽的禅修图景。这种白描手法与意象的禅意化选择,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质。象征:“白云”既是自然景物,又象征高洁、自由与禅悟境界。云的可望不可即暗喻诗人与尘世的疏离,同时呼应佛教“空寂”思想。以景结情:末句以白云收尾,景语化作情语,余韵悠长,符合绝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写山中遍布着众多修行的伙伴,他们以禅修诵经为日常相聚的纽带,这一实景描绘,勾勒出了一幅隐居山林、友人相依共度的和谐画面。这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恬淡自适,又含蓄地向远方的弟弟妹妹传达了一个信息:在这山林间,我的生活充实而愉快,并不感孤单,请他们无需过分挂念,安心度日。后两句笔触转向虚渺,诗人的心绪跨越千山万水,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他深知,家中的亲人必定也在时刻惦记着他,或许正无数次地向着他隐居的远山眺望。然而,那份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心境,是他们难以亲身体验到的。表面上看,这是在描述亲人对自己的思念,实则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家人的无尽牵挂。

4. 作品点评

此诗通篇如素墨写意,以洗练语言勾勒山居图景。其"淡"的特质既显于文字之清浅自然,更源于诗人禅修养就的澄明心境。字里行间虽略带对弟妹的轻浅挂怀,但主调仍是独坐空山、观云悟道的超然意趣,恰似水墨画卷中留白处的空寂与丰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身在山中,却从山外人眼中想出,妙语绝伦。

清清代文学家张谦宜《絸斋诗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建《荒园》

下一篇:唐·罗隐《忆夏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