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kǒu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1
hàn
yáng
kǒu
lán
wéi
zhōu
hàn
yáng
chéng
xià
duō
jiǔ
lóu
dāng
nián
jǐn
zuì
bié
mèng
yǒu
shí
hái
chóng
yóu
jīn
dài
lián
tūn
chǔ
sài
fēng
yān
zhǐ
hǎo
xiá
jiāng
ōu
yuè
míng
gèng
xiǎng
céng
xíng
chù
chuī
qiáo
biān
qiū

译文

汉阳渡口有用兰草装饰的船只,汉阳城下有许多酒楼。当年在这里没能尽情畅饮一醉,分别后有时会在梦中重新游览此地。(夏口)地势险要,仿佛襟带般环绕并吞纳楚塞,江边风烟袅袅,正好与江鸥亲昵相伴。明月高悬时,更加思念曾经走过的地方,想起吹笛桥边秋天木叶飘落的情景。

逐句剖析

"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渡口有用兰草装饰的船只,

# 阳:一作江。

"汉阳城下多酒楼":汉阳城下有许多酒楼。

# 阳:一作江。

"当年不得尽一醉":当年在这里没能尽情畅饮一醉,

# 当:一作芳。

"别梦有时还重游":分别后有时会在梦中重新游览此地。

"襟带可怜吞楚塞":(夏口)地势险要,仿佛襟带般环绕并吞纳楚塞,

# 楚塞:一作塞雁。

"风烟只好狎江鸥":江边风烟袅袅,正好与江鸥亲昵相伴。

# 只好狎:一作好是冷。

"月明更想曾行处":明月高悬时,更加思念曾经走过的地方,

"吹笛桥边木叶秋":想起吹笛桥边秋天木叶飘落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忆夏口》是由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追忆汉阳渡口与酒楼往事,暗含诗人科举失意后对过往的眷恋与遗憾。开篇描绘江畔舟楫往来、城下酒楼林立的场景,“襟带可怜吞楚塞”暗喻地理形势,“风烟只好狎江鸥”寄托孤寂心境。末联借秋夜月明、桥边笛声与木叶飘落之景,强化时光流逝的怅惘。郭殿忱等学者考证其与《过夏口》互文,揭示了和罗隐科举未第经历的深层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汉阳渡口与城下酒楼等往昔场景,营造出孤寂、怅惘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科举失意后对过往的眷恋、遗憾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首联:“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诗人开篇直接描绘夏口的景象,汉阳渡口有兰舟,城下酒楼众多,展现出夏口的繁华热闹,为后文回忆与感慨做铺垫,让读者对夏口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颔联:“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由景入情,当年在此未能尽情畅饮,如今只能在梦中重游。此联通过对比,突出诗人对夏口的眷恋以及未能尽兴的遗憾,使情感更加真挚深沉。颈联:“襟带可怜吞楚塞,风烟只好狎江鸥”,转而描写夏口的地势与江边景色。夏口地势险要,环绕并吞纳楚塞,江边风烟中江鸥嬉戏,景色壮美而又闲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夏口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对往昔在夏口生活的怀念。尾联:“月明更想曾行处,吹笛桥边木叶秋”,在明月照耀下,诗人更加思念曾经走过的地方,想象着吹笛桥边秋天木叶飘落的情景。此联营造出一种萧瑟、惆怅的氛围,以景结情,将对夏口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推向高潮,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默庵云:忆(首句下)。又云:夏口(“襟带可怜”句下)。又云:八句俱洗“忆”字。

《才调集补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山中寄诸弟妹》

下一篇:唐·孟浩然《书怀贻京邑同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