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éng
chuī
·
·
chū
sài

朝代:唐作者:沈佺期浏览量:1
shí
nián
tōng
wàn
chū
cháng
píng
hán
shēng
jiàn
yīn
yún
pèi
jīng
jiù
lěi
liàn
kōng
chéng
xīn
gāo
lán
běi
shuāng
sǔn
hàn
bīng

译文

过去朝廷与西北大漠隔绝的状态已经结束,打通大唐与大漠的通道已有十年。太阳照在戈剑上反射出一片寒光,战旗拂着阴云飘荡。饥饿的乌鸦在老城墙上啼叫,战马疲惫不堪眷恋着空城池。戍守皋兰州使人劳累痛苦,异族入侵者更折损了许多士兵。

逐句剖析

"十年通大漠":过去朝廷与西北大漠隔绝的状态已经结束,

# 通:打通。此句是说,打通了唐与大漠交往的道路已有十年。

"万里出长平":打通大唐与大漠的通道已有十年。

# 长平:本为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的赵国地(今山西高北的西北),这里代指征战之地的塞上。

"寒日生戈剑":太阳照在戈剑上反射出一片寒光,

"阴云拂旆旌":战旗拂着阴云飘荡。

# 拂:一作摇。

"饥乌啼旧垒":饥饿的乌鸦在老城墙上啼叫,

"疲马恋空城":战马疲惫不堪眷恋着空城池。

"辛苦皋兰北":戍守皋兰州使人劳累痛苦,

# 皋兰:唐初,唐政府于灵州都督府境内所置的安置内附的铁勒部的皋兰州,在今青铜峡市和中宁县之间。

"胡霜损汉兵":异族入侵者更折损了许多士兵。

# 胡霜:胡是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通称。诗中借指异族入侵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被试出塞》为唐代诗人沈佺期所作五言律诗。全诗前四句以汉匈和亲为背景,展现十年和平表象下暗涌的战争危机;后四句通过“饥乌啼垒”“疲马恋城”等意象,以“饥”“啼”“疲”“损”等凝练字眼,揭露战争对军民的双重摧残,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和平的深切渴望。诗中既赞颂李唐政权开疆拓土的功绩,亦暗含对异族侵扰导致民生凋敝的批判。全篇严守律诗法度,语言古拙苍劲,沉郁顿挫间凝结着深沉的历史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沈佺期(656?~716?),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高宗上元进士。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写了不少宫廷应制诗,虽多为歌功颂德的内容,然而表现技巧却代表了初唐同类诗歌的最高成就。流放期间诸作,多抒写凄凉境遇,诗风为之一变。又创制七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七律之冠。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代表作品有《杂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上元二年乙亥(675年),彼时沈佺期于朝廷科举中,应“出塞”这一考题而作此诗,属应制诗范畴。该诗虽未遵循后世省试诗的固定体制,却为探究省试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线索,从中可窥见当时诗歌创作与考试制度的关联及演变轨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战争的场景,先写和平到战争的转变,再通过对战争残酷画面的刻画,谴责异族入侵给人民带来的破坏,既歌颂李唐政府边功,又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和对百姓的同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开篇点明朝廷军队打通与北方大漠通道,并在塞上驻扎军队,“十年”“万里”从时空角度,突出征战之长久与路途之遥远,为全诗奠定了悲壮苍凉的基调。颔联:“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旆旌”,通过描写寒日照射下戈戟闪烁寒光,阴云随风拂动军旗,从视觉角度渲染出紧张的备战氛围,暗示战争一触即发,展现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的状态。颈联:“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此联堪称全诗精彩之笔,诗人选取饥乌、疲马、旧垒、空城等意象,以工整的对仗,细腻描绘出战争过后城镇和阵地的荒芜破败,“饥”“疲”“旧”“空”等字,强化了凄凉之感,表达出对战争破坏的痛心。尾联:“辛苦皋兰北,胡霜损汉兵”,与颈联相呼应,直接点明异族入侵给唐朝带来的伤害,“辛苦”“损”等词,谴责了战争对百姓生产生活的破坏,流露出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3. 作品点评

在句式方面,《被试出塞》的颔联与颈联均描绘塞外战场的肃杀凄冷之景,表意相近,皆属于正对,也可称其为骈对。其句式皆为“二一二”结构,呈现“名、动、名”的形式,大体上是主谓宾的句式模式。从整首诗来看,除尾联的出句采用“二二一”的句式外,其余七句均为“二一二”式。当我们试着吟诵此诗时,便能明显察觉其节奏较为平板、单一,在美感上有所欠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周珽曰:云卿《出塞》诗也,可谓凄楚矣,“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凄楚中更含伤感。律体造极深微,所以作盛唐龟鉴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语足悲凉,中四语是长篇短赋。

明陆时雍《唐诗镜》

# 云卿对律精工,落句最下,“胡尘损汉兵”大非名家语。

明唐汝询《唐诗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审言《都尉山亭》

下一篇:唐·孟郊《喜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