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弃官后":陶渊明辞去官职后,
"仰眠书屋中":仰卧在书房之中。
"谁将五斗米":谁会愿意用那象征仕途俸禄的五斗米,
"拟换北窗风":打算去换取北窗之下那象征隐逸闲适的清风。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隐逸题材诗。借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由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仕途与隐逸的思考以及晚唐文人面对宦海沉浮的复杂心态。
2. 写作手法
用典:化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以“元亮归来五斗米”点明其弃官的背景,又以“仰眠书屋中”勾勒出他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场景,借古人之事寄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使情感表达更含蓄且富有文化底蕴。反问:“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以反问句式,对用俸禄(五斗米)换取隐逸生活的可能性提出质疑。这种反问无需直接作答,却强化了对世俗功名的轻视和对自由境界的执着追求,让情感表达更强烈,引人深思。
3. 分段赏析
“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两句描绘了陶渊明弃官后的生活情景。“陶令”点明所写人物为陶渊明,“弃官后”交代其状态,“仰眠书屋中”则生动展现出他归隐后闲适自在的生活姿态,为后文表达情感做了铺垫。“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两句以反问形式表达情感。“五斗米”象征着仕途俸禄,“北窗风”隐喻着隐逸的闲适生活,这一反问强化了对仕途的轻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表达更为强烈。
上一篇:唐·杜甫《水会渡》
下一篇:唐·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