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néng
xí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xiá
zhōng
zhàng
jué
qīng
shǎo
zài
gōng
mén
duō
zài
shuǐ
háo
yǒu
qián
jià
pín
qióng
xíng
dié
xiǎo
ér
xué
wèn
zhǐ
lún
ér
jié
shù
suí
shāng
fān
duò
tāo
piē
xuán
shāo
pēn
xiǎn
zhāo
bái
jiāng
líng
qǐng
lái
xìn
yǒu
zhēng
táng
màn
tiān
guī
zhōu
cháng
nián
xíng
zuì
néng
xiāng
zhī
rén
liàng
zhǎi
jìng
nán
fēng
shū
běi
ruò
dào
yīng
jùn
cái
shān
yǒu
yuán
zhái

译文

夔州峡中男性大多不愿读书在官府求职,而在江上操船为业。富豪人家有钱驾大船,贫穷门户靠驾小船为生。小儿只读很少的一点书,年纪稍大就整束行装随商旅船学习锻炼。那些出色的水手斜帆侧舵穿波过浪,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上稳操舟船通行无阻。朝发白帝城,暮抵江陵,千里水路一日即达,在夔州目击此事才知果有其实。瞿塘峡、虎须滩凶险无比,这些归州船夫却习于水性轻易驶过。据说此地百姓气量窄,误趋南方逐利之风,对于北方文客却显隔阂。如果说这一带的男子中没有英俊人才,那山那边的秭归怎么会有出过伟大诗人屈原的宅子。

逐句剖析

"峡中丈夫绝轻死":夔州峡中男性大多不愿读书在官府求职,

"少在公门多在水":而在江上操船为业。

# 公门:即衙门。

"富豪有钱驾大舸":富豪人家有钱驾大船,

# 舸:大船。

"贫穷取给行艓子":贫穷门户靠驾小船为生。

# 艓:小船。,取给:赚钱为生。

"小儿学问止论语":小儿只读很少的一点书,

# 论语:书名,封建社会的教科书之一。

"大儿结束随商旅":年纪稍大就整束行装随商旅船学习锻炼。

# 随商旅:即指驾船。,大儿:都指驾大舸的富豪的儿子。

"攲帆侧柁入波涛":那些出色的水手斜帆侧舵穿波过浪,

# 攲:倾斜。

"撇漩捎濆无险阻":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上稳操舟船通行无阻。

# 濆:濆涌,涌起的高浪。《蜀谚》:“濆起如屋,漩下如井。”,漩:漩涡。

"朝发白帝暮江陵":朝发白帝城,暮抵江陵,千里水路一日即达,

# 朝发白帝暮江陵:语出《水经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有时朝发白帝(夔州),暮到江陵(宜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又李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顷来目击信有征":在夔州目击此事才知果有其实。

# 征:征验。,目击:亲眼看见。

"瞿塘漫天虎须怒":瞿塘峡、虎须滩凶险无比,

# 虎须:滩名。须:一作眼。,瞿塘:即瞿塘,峡名。

"归州长年行最能":这些归州船夫却习于水性轻易驶过。

# 行最能:谓通瞿塘、虎须很容易。行,一作“与”。,长年:指舵师,艄公。《宋景文笔记》:“蜀人谓舵师为长年三老。”

"此乡之人气量窄":据说此地百姓气量窄,误趋南方逐利之风,

# 气:一作器。

"误竞南风疏北客":对于北方文客却显隔阂。

"若道土无英俊才":如果说这一带的男子中没有英俊人才,

# 土:一作士。

"何得山有屈原宅":那山那边的秭归怎么会有出过伟大诗人屈原的宅子。

# 屈原宅:秭归县北有屈原故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最能行》为唐代杜甫所作。诗中聚焦峡中水上生活,描绘了不同经济状况的人在水上的营生方式,以及水手们高超的驾船技艺,同时也提及当地的狭隘风气,表达了诗人对江上水手的同情,也隐含对当地民风的感慨。写作手法上,语言朴素自然,以白描手法展现生活场景;结构上每四句一换韵,形式较为灵活。这首诗生动展现了唐代峡江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是杜甫反映民间生活的诗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最能行》由唐代杜甫创作。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暮春,杜甫从云安前往夔州,到夔州后不久写下此诗。在这一时期,杜甫历经多年漂泊,生活困苦,目睹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夔州地处峡江,水上交通繁忙,江上水手的生活给杜甫留下深刻印象,于是他创作此诗,展现当地风土人情与百姓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反映风土人情的诗。诗歌描绘了峡中男子多以水为业,富人驾大船,穷人靠小船谋生,小儿仅学《论语》,大儿随商出行,水手们在波涛中熟练行船的场景,展现了当地的生活风貌;表达了诗人对江上水手的同情,同时也借对当地人气量窄的描述以及对屈原宅的提及,抒发了复杂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白描手法:诗中“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简洁质朴地描绘出当地富豪与穷人不同的行船状况,不加修饰地展现社会贫富差异。对比:“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将小儿学习的局限与大儿随商的经历对比,反映当地的教育与生活状况;“瞿塘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以瞿塘峡的凶险,衬托出归州水手的高超技艺。

3. 分段赏析

“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诗人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峡中男子的生活倾向,点明他们多投身水上营生,而非入公门。同时运用对比,展现出富豪与贫穷人家在船只装备上的差异,体现社会贫富不均,也为后文写水手生活做铺垫。“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欹帆侧柁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写出当地孩子不同的成长路径,小儿读书有限,大儿随商。接着描绘水手们驾船的高超技艺,“欹帆侧柁”“撇漩捎濆”等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他们在波涛中如履平地,凸显其勇敢与娴熟。“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瞿塘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借用“朝发白帝暮江陵”的典故,结合自身亲眼所见,强调水手行船速度之快。又以瞿塘峡、虎须滩的凶险,反衬归州水手技艺之精湛,突出他们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表面说此地百姓气量狭隘、追逐南方逐利之风而疏远北客,实则委婉指出是生活所迫让他们放弃读书,表达对当地百姓的理解与同情,同时借屈原宅暗示此地并非无才,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始言夔、峡二邦之陋,末以昭君、屈原勉励其土俗,公诗篇篇忠厚如此。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盛弘之《荆州记》“巫峡江水之迅”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杜子美诗:“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李太白“朝辞白帝彩云间……”虽同用盛弘之语,而优劣自别。今人谓李、杜不可以优劣论,此语亦太愦愦。

明杨慎《升庵诗话》

# “最能”当是峡中“长年”之称。……“瞿塘”、“虎须”,此峡中最险者,则归州长年,必让最能矣。

明王嗣奭《杜臆》

# 二诗(指《最能行》《负薪行》)在夔州偶有所触,信笔而书,自是大家数。此诗尤近汉、魏乐府。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竞南疏北”者,竞为南中轻生逐利之风,而疏于北方文物冠裳之客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张云:写出楚人习惯操舟之态(“欹帆侧舵”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下一篇:唐·李群玉《伤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