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中丈夫绝轻死":夔州峡中男性大多不愿读书在官府求职,
"少在公门多在水":而在江上操船为业。
# 公门:即衙门。
"富豪有钱驾大舸":富豪人家有钱驾大船,
# 舸:大船。
"贫穷取给行艓子":贫穷门户靠驾小船为生。
# 艓:小船。,取给:赚钱为生。
"小儿学问止论语":小儿只读很少的一点书,
# 论语:书名,封建社会的教科书之一。
"大儿结束随商旅":年纪稍大就整束行装随商旅船学习锻炼。
# 随商旅:即指驾船。,大儿:都指驾大舸的富豪的儿子。
"攲帆侧柁入波涛":那些出色的水手斜帆侧舵穿波过浪,
# 攲:倾斜。
"撇漩捎濆无险阻":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上稳操舟船通行无阻。
# 濆:濆涌,涌起的高浪。《蜀谚》:“濆起如屋,漩下如井。”,漩:漩涡。
"朝发白帝暮江陵":朝发白帝城,暮抵江陵,千里水路一日即达,
# 朝发白帝暮江陵:语出《水经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有时朝发白帝(夔州),暮到江陵(宜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又李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顷来目击信有征":在夔州目击此事才知果有其实。
# 征:征验。,目击:亲眼看见。
"瞿塘漫天虎须怒":瞿塘峡、虎须滩凶险无比,
# 虎须:滩名。须:一作眼。,瞿塘:即瞿塘,峡名。
"归州长年行最能":这些归州船夫却习于水性轻易驶过。
# 行最能:谓通瞿塘、虎须很容易。行,一作“与”。,长年:指舵师,艄公。《宋景文笔记》:“蜀人谓舵师为长年三老。”
"此乡之人气量窄":据说此地百姓气量窄,误趋南方逐利之风,
# 气:一作器。
"误竞南风疏北客":对于北方文客却显隔阂。
"若道土无英俊才":如果说这一带的男子中没有英俊人才,
# 土:一作士。
"何得山有屈原宅":那山那边的秭归怎么会有出过伟大诗人屈原的宅子。
# 屈原宅:秭归县北有屈原故宅。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反映风土人情的诗。诗歌描绘了峡中男子多以水为业,富人驾大船,穷人靠小船谋生,小儿仅学《论语》,大儿随商出行,水手们在波涛中熟练行船的场景,展现了当地的生活风貌;表达了诗人对江上水手的同情,同时也借对当地人气量窄的描述以及对屈原宅的提及,抒发了复杂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白描手法:诗中“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简洁质朴地描绘出当地富豪与穷人不同的行船状况,不加修饰地展现社会贫富差异。对比:“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将小儿学习的局限与大儿随商的经历对比,反映当地的教育与生活状况;“瞿塘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以瞿塘峡的凶险,衬托出归州水手的高超技艺。
3. 分段赏析
“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诗人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峡中男子的生活倾向,点明他们多投身水上营生,而非入公门。同时运用对比,展现出富豪与贫穷人家在船只装备上的差异,体现社会贫富不均,也为后文写水手生活做铺垫。“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欹帆侧柁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写出当地孩子不同的成长路径,小儿读书有限,大儿随商。接着描绘水手们驾船的高超技艺,“欹帆侧柁”“撇漩捎濆”等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他们在波涛中如履平地,凸显其勇敢与娴熟。“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瞿塘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借用“朝发白帝暮江陵”的典故,结合自身亲眼所见,强调水手行船速度之快。又以瞿塘峡、虎须滩的凶险,反衬归州水手技艺之精湛,突出他们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表面说此地百姓气量狭隘、追逐南方逐利之风而疏远北客,实则委婉指出是生活所迫让他们放弃读书,表达对当地百姓的理解与同情,同时借屈原宅暗示此地并非无才,引人深思。
# 始言夔、峡二邦之陋,末以昭君、屈原勉励其土俗,公诗篇篇忠厚如此。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盛弘之《荆州记》“巫峡江水之迅”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杜子美诗:“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李太白“朝辞白帝彩云间……”虽同用盛弘之语,而优劣自别。今人谓李、杜不可以优劣论,此语亦太愦愦。
明杨慎《升庵诗话》
# “最能”当是峡中“长年”之称。……“瞿塘”、“虎须”,此峡中最险者,则归州长年,必让最能矣。
明王嗣奭《杜臆》
# 二诗(指《最能行》《负薪行》)在夔州偶有所触,信笔而书,自是大家数。此诗尤近汉、魏乐府。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竞南疏北”者,竞为南中轻生逐利之风,而疏于北方文物冠裳之客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张云:写出楚人习惯操舟之态(“欹帆侧舵”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下一篇:唐·李群玉《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