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娇含笑":女道士含着娇态含着笑,
# 含娇含笑:“含娇”二句:带着娇态,含着微笑,隔夜的翠眉已薄,脸上的胭脂已淡,而仍然显得美丽。
"宿翠残红窈窕":翠眉已薄胭脂淡,身姿窈窕动人,
# 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丽。《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有形容少年美貌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宿翠残红:指脸面上的残妆,未重新打扮。
"鬓如蝉":青丝鬓发轻如蝉翼。
"寒玉簪秋水":头上的玉簪寒如秋水,
# 寒玉簪秋水:“寒玉”二句:晶莹的玉簪寒如秋水,帷幕的轻纱如卷碧烟。“簪”“卷”,都是动词。
"轻纱卷碧烟":身边的帷幕轻纱如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在那鸾镜里面,微露她雪白的胸脯,
# 雪胸鸾镜里:在鸾镜中,微露如雪的胸脯。雪胸:形容胸脯洁白如雪,唐代女妆微露胸脯,故有此说。鸾镜:妆镜。范泰《鸾鸟诗序》:“罽宾王获彩鸾鸟,欲其鸣而不能致。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可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哀响中宵,一奋而绝。”以后,人们就称镜子为“鸾镜”。
"琪树凤楼前":犹如在那凤楼前边,一棵亭亭玉立的仙树。
# 琪树凤楼前:女主人如亭亭玉立的琪树,在凤楼之前。琪树:仙家的玉树。李绅《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一年绿,二年碧,三年红。”《竹林诗评》:“丘迟之作,如琪树玲珑,金枝布护。”凤楼:泛指华丽的楼阁。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这里是指仙家所居之楼。
"寄语青娥伴":传信给美丽的伴侣们,
# 寄语青娥伴:指女方寄言给自己的伴侣,劝之早日求道成仙。寄语:传信。青娥:扬雄《方言》:“秦谓好曰娥。”“青娥”指美丽的少女。江淹《水上神女赋》:“青娥羞艳。”
"早求仙":早日地成仙脱俗。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言情词。描绘了女道士娇美的容貌、精致的妆容与服饰,展现其在鸾镜前、琪树凤楼间的情态,还通过“寄语青娥伴,早求仙”表达了其心理活动与心愿。表面刻画女道士形象,实则借这一形象言情,以电影蒙太奇手法,将女主人公的外貌神态栩栩如生地呈现,体现出温词独特的美学特质,尽显女性的娇妍清丽,兼具冶艳性感与飘逸仙家气息。
2. 分段赏析
上片“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以细腻笔触着力描绘女道士出家前的容貌仪态,展现出其娇媚柔美的风姿,“含娇含笑”凸显其神态的娇俏,“宿翠残红窈窕”细腻地刻画了她的妆容,“鬓如蝉”则形象地写出其鬓发的美好;“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进一步描写其妆饰,寒玉簪、秋水、轻纱、碧烟,营造出一种精致且朦胧的美感。下片“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先描绘女道士出家后的妆束,“雪胸鸾镜里”突出其肌肤的白皙,“琪树凤楼前”营造出一种仙家的氛围,展现其闲适安然、怡然自得的情态;而后“寄语青娥伴,早求仙”,表面是对同伴的劝语,实则暗指其自身身虽入道而情缘未了,以“早求仙”的看似超脱之语,实则以退为进,曲折地表达出内心的人间情愫。
3. 作品点评
《女冠子·含娇含笑》一词看似描绘女道士,实则言情,以细腻笔触刻画女道士的容貌神韵,生动展现其娇艳窈窕,借“早求仙”曲折表达出怀春之情。该词虽思想深度稍欠,但在温词体系中,以其独特的视角与表现方式,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美学特质。
# “宿翠残红窈窕”,新妆初试,当更妩媚撩人,情语不当为登徒子见也。
明汤显祖《花间集》
# “宿翠残红尚窈窕”,新妆又当何如?“寒玉”二句,仙乎?幽闲之情。浪子风流,艳词发之。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
# 绮语撩人,丽而秀,秀而清,故佳。清而能炼。
清陈廷焯《云韶集》
# 仙骨珊珊,知非凡绝。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
上一篇:唐·萧颖士《菊荣一篇五章》
下一篇:唐·鲍溶《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