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经月火":楚地的山峦,山火持续燃烧了一个多月,
# 楚:一作“焚”。
"大旱则斯举":在大旱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焚烧山林祈雨的举动。
# 斯举:指焚山事。
"旧俗烧蛟龙":按照以往的习俗在大旱时焚烧蛟龙来祈雨,
# 蛟:全诗校:“一作蛇。”
"惊惶致雷雨":人们期望通过惊动蛟龙使它惶恐的方式来招来雷雨。
"爆嵌魑魅泣":山火爆发,山石崩裂,吓得山林中的鬼怪魑魅都哀泣起来,
"崩冻岚阴昈":山火使得冻结的山岩崩裂,山林背阴处被山火照得明亮。
# 昈:明亮貌。,岚阴:山背后。,崩冻:积冻之地,为火烤而崩裂。
"罗落沸百泓":山火蔓延散落开来,使成百的池沼都仿佛沸腾了一般,
# 泓:即《水经注·江水》所言神渊。,沸:烧沸。,罗落:纷纷下落。
"根源皆万古":这种焚烧山林祈雨的习俗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万古以前了。
# 万:全诗校:“一作太。”
"青林一灰烬":葱郁的树林一下子就化为了一片灰烬,
"云气无处所":山林焚烧后,曾经缭绕的云气也消散得无影无踪,不知去了哪里。
"入夜殊赫然":到了夜晚,山林焚烧后的景象格外鲜明触目,
# 赫然:火光盛大貌。,殊:全诗校:“一作珠。”
"新秋照牛女":刚入秋季的夜空,明亮的月光照着牛郎星和织女星。
# 照牛女:指火光冲天。牛女:指牵牛、织女二星。
"风吹巨焰作":风一吹,山林中巨大的火焰便呼呼地燃烧起来,
"河棹腾烟柱":河面上行驶的船只,仿佛在腾腾升起的烟柱间穿梭。
# 腾:一作“胜”。,棹:一作“澹”,一作“汉”。
"势欲焚昆仑":山林大火熊熊燃烧的气势,好像要把昆仑山脉都给焚烧起来了,
"光弥焮洲渚":大火的光芒弥漫开来,灼热的气浪烘烤着江中的小洲与水滩。
"腥至焦长蛇":山林大火弥漫着浓烈的腥味,甚至把长蛇都烧焦了,
"声吼缠猛虎":大火燃烧时发出呼呼的声响,仿佛困住了猛虎,令它发出阵阵怒吼。
# 声吼:一作“吼争”。
"神物已高飞":那些神奇灵异的鸟兽已经远远地飞走了,避开了这熊熊大火的威胁,
# 神物:指龙。
"不见石与土":大火烧得异常猛烈,连石头和土地都被火焰与浓烟遮蔽看不见了。
"尔宁要谤讟":你难道是想要招来人们的指责和咒骂吗?
# 谤讟:非议,怨言。
"凭此近荧侮":怎么能凭借着这场大火来接近并轻慢、侮辱自然万物呢?
# 荧侮:惑乱,侮辱。
"薄关长吏忧":这场大火带来的危害只是让地方官吏稍有忧虑。
# 长吏:泛指上级官长。
"甚昧至精主":那些引发火灾、对灾情不在意的人实在是太不明白天地间至纯至灵、主宰万物的神明的威严了。
# 至精:至道之精。,昧:暗。
"远迁谁扑灭":火势如果蔓延到远处,又有谁能够将它扑灭呢?
# 远迁:指火势蔓延。
"将恐及环堵":只怕这大火的势头越来越猛,很快就要烧到自家房屋了。
# 环堵:四围土墙。指房舍。
"流汗卧江亭":我因担忧火势而汗流浃背,疲惫地躺卧在江边的亭子里,
"更深气如缕":夜深了,我紧张担忧得连气息都微弱得如同细丝一般。
# 气如缕:喘气如丝。,更深:夜深。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赋:开篇“楚山经月火,大旱则斯举。旧俗烧蛟龙,惊惶致雷雨”,先点明楚山之火持续时间长久,以及引发火灾的缘由是大旱之下旧俗烧蛟龙以求雨。接着“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昈。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从声音、光影、水流等多个方面细致铺陈火的威力。“爆嵌”之声让魑魅哭泣,冰冻崩裂,岚阴处光影闪烁,众多水流因火而沸腾,且这些火的根源自古就存在。随后“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铺陈火对山林的破坏,青林化为灰烬,云气消散,夜晚火势格外显眼,光亮照到了牛女二星。还有“风吹巨焰作,河棹腾烟柱。势欲焚昆仑,光弥焮洲渚”,描绘风助火势,河上船只笼罩在烟柱之中,火势仿佛要焚烧昆仑,光芒照亮洲渚,从不同场景和角度对火势进行全方位铺陈,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火的强大与肆虐。细节描写:在火势与环境方面,“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昈”“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借山石、雾气、火势蔓延状态等细节,营造震撼氛围;火光与天象上,“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以能映照牛女的耀眼火光,突出其壮观;火焰动态里,“风吹巨焰作,河棹腾烟柱”,“吹”“作”“腾”等动词描绘火焰与烟柱动态,画面感十足;火中生物处,“腥至焦长蛇,声吼缠猛虎”,借长蛇烧焦之腥、猛虎恐惧吼声,体现出山火凶猛,这些细节使山火场景跃然纸上,感染力极强。
2. 分段赏析
从“楚山经月火”到“根源皆万古”为第一部分,此部分开篇点明楚地山林起火的背景是大旱下旧俗烧蛟龙祈雨,用“爆嵌”“崩冻”等炼字生动呈现山火爆发时的强大力量,以赋的手法铺陈,营造神秘氛围,表达对传统祈雨习俗引发火灾的复杂感慨。从“青林一灰烬”到“不见石与土”为第二部分,诗人着重描写山林被焚后的惨状以及山火熊熊燃烧的壮观画面,“风吹巨焰作,河棹腾烟柱”运用夸张和对偶,极言火势凶猛,通过对景物的细致刻画,让山火的磅礴气势跃然纸上。从“尔宁要谤讟”到“更深气如缕”为第三部分,诗人由对山火的描写转向自身情感抒发,“远迁谁扑灭,将恐及环堵”直接表达对火势失控蔓延的忧虑,“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以自身状态展现焦虑之深,体现出对周遭环境和民生的关切。
上一篇:唐·鲍溶《读史》
下一篇:唐·李益《逢归信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