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日夕佳":风景早晚都特别美好,
# 日夕:傍晚。此句语出晋陶潜《饮酒》诗之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与君赋新诗":我和你一起写作新诗。
# 新诗:新的诗作。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
"澹然望远空":恬静地望着高远的天空,
# 澹然:恬淡貌。《韩非子·大体》:“澹然闲静,因天命,持大体。”澹,通“淡”,恬淡自适。
"如意方支颐":如意正把我面颊托支。
# 如意: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手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爪,如人之意,故曰如意。(清赵殿成注《释氏要览·指归》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支颐:就是用手抵着腮帮的意思。
"春风动百草":春风吹拂着花花草草,
"兰蕙生我篱":兰蕙已生长在我的竹篱。
# 兰蕙:是香草名,植兰蕙以为邻,可见诗人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品性。《汉书·扬雄传上》:“排玉户而飏金铺兮,发兰蕙与穹穷。”
"暧暧日暖闺":融融的日光照暖村舍,
# 暧暧:迷蒙隐约貌。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田家来致词":农夫特来这里向我陈辞。
# 田家:农夫。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致词:此处指农人间相互串门。
"欣欣春还皋":草木欣欣春天已回到原野,
# 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淡淡水生陂":波光荡漾绿水涨满了陂池。
# 陂:池塘。
"桃李虽未开":桃花李花虽还没有开放,
"荑萼满芳枝":嫩芽花萼也已结满了青枝。
# 萼:花萼,此指花。芳:一作“其”。,荑: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
"请君理还策":请你准备好回去用的手杖,
# 还策:指还归时需带的手杖等行装。
"取告将农时":我大胆相告不要误了农时。
# 农时:适宜于从事耕种、收获的时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歌围绕春日田园景色展开,先点明与裴迪一起赏景作诗的缘由,接着描写了眺望高空、春风拂草、兰蕙生长等春日景象,还记述了农夫的陈辞,展现了草木复苏、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以及与友人同赏美景的愉悦,同时也流露出对农事的关切。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等春日田园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同赏美景的愉悦之情。白描:以质朴、简洁的语言如“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勾勒出春天原野和陂水的景象,自然真切,不加雕琢,却生动展现出春日特征。动静结合:“春风动百草”是动景,展现出春天的活力;“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则是静景,刻画诗人的神态,动静结合,使诗歌画面富有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点明写作契机,傍晚风景美好,诗人与裴迪一同赋诗。“澹然”展现诗人观景时恬淡的心态,“支颐”描摹出诗人观景的姿态,兀自流露出悠然沉醉之情。“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春风拂动百草,兰蕙在篱边生长,营造出充满生机的氛围。温暖的阳光照耀村舍,农夫前来交谈,自然过渡到下文的“致词”内容,体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描绘了水边和原野的景色,草木欣欣向荣,陂水泛起淡淡涟漪,桃李虽未绽放,但嫩芽花萼已满枝,细腻地展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与希望。最后两句“请君理还策,取告将农时”诗人提醒裴迪准备回去,不要耽误农时,回应诗歌主题,既体现了对农事的关注,又增添了生活气息。
4. 作品点评
《赠裴十迪》体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典型风格。诗歌以自然清新的笔触,将春日田园风光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人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中仍能醉心自然,与友人共赏美景、关注农事,这种情怀难能可贵。诗歌语言朴素自然,却韵味无穷,既让读者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也体会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上一篇:唐·张祜《杂曲歌辞·自君之出矣》
下一篇:唐·王维《听宫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