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无人地":古老树木环绕的无人之地,
"来寻羽客家":前来寻找道士的家。
# 羽客:犹言羽人,道士求仙,故称之为羽客或羽人。
"道书堆玉案":道家书籍堆满了玉制的桌子,
# 道书堆玉案:堆于玉案,言道书之多。
"仙帔叠青霞":道士的披肩堆叠着如青色云霞。
# 仙帔:道士所服之衣。
"鹤老难知岁":仙鹤年老难以知道它的年岁,
"梅寒未作花":梅花因寒冷还没有开放。
"山中不相见":在山中没能见到洪尊师,
"何处化丹砂":在哪里炼制丹砂呢。
# 化丹砂:募化丹砂,用以炼丹。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讲述诗人前去探寻洪尊师,却遗憾未能相见的经历。在对沿途景物的描绘里,悄然流露出诗人对洪尊师的崇敬与向往。诗中提及的古木葱茏、人迹罕至之地,正是洪尊师于山中的隐居之所。诗人以“羽客”尊称洪尊师,意在表明其为潜心修道、超凡脱俗之人。“道书堆玉案”,描绘出洪尊师的书案之上,珍贵的道经层层堆叠,尽显其对道学的钻研。而“仙帔叠青霞”,则生动展现出洪尊师身着的道袍似与青霞交叠,周身散发着神秘且超凡的气质。
2. 分段赏析
《寻洪尊师不遇》首联:“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开篇点明诗人寻访的地点是古木环绕的无人之地,“羽客”表明洪尊师的身份为道士,为下文对其居所及生活的描写做铺垫,同时营造出一种清幽神秘的氛围。颔联:“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描写洪尊师屋内的景象,道书堆满玉案,说明洪尊师潜心钻研道家经典;仙帔叠放如青霞,既描绘出仙帔的色彩和形态,又增添了居所的仙家气息,侧面烘托出洪尊师的超凡脱俗。颈联:“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描写屋外的景象,鹤因年老难以知晓年岁,突出其长寿,象征道家追求的长生;梅因寒冷尚未开花,展现出一种等待与静谧。这两句借鹤和梅,进一步营造出超凡的氛围,表达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尾联:“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诗人未能见到洪尊师,发出何处炼丹砂的疑问,一方面表达了不遇的遗憾,另一方面,炼丹砂是道家求仙的重要活动,此问也流露出诗人对道家超凡生活的好奇与向往,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凭借清新明丽的词句,营造出悠远的意境,生动展现了诗人寻觅洪尊师的历程,其间饱含着对洪尊师深深的敬仰。虽最终未能与洪尊师谋面,可诗人通过细腻勾勒山中景致,以及渲染弥漫四周的仙韵,将内心对洪尊师的憧憬倾洒笔端。从整体来看,诗作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对修身养性境界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求仙问道之路的虔诚向往与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