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亦一布衣":我来时是一介平民,
"去亦一布衣":离去时依然是一介平民。
"羞见关城吏":心中羞愧面对关城的官吏,
"还从旧路归":只好仍从来时的旧路返回。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属行旅题材的五言绝句。全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刻画了诗人布衣身份下的人生片段,作品以白描手法聚焦布衣士子的现实困境,透露出壮志未酬的惆怅与失落,侧面反映出诗人渴望有所作为却遭遇挫折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诗中以“布衣”与“关城吏”形成鲜明对照,“布衣”象征着诗人未入仕途的平民身份,凸显其平凡与漂泊;“关城吏”则代表着权力与世俗标准,暗示着诗人求仕途中遭遇的审视与评判。二者的碰撞,将诗人壮志未酬的窘迫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无声诉说着求仕无果的失意心境。
3. 分段赏析
“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两句以直白质朴的语言,道出诗人来去始终保持平民身份的现实。“亦”字重复使用,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强化了这种身份的平凡与未变。“布衣”在古代常指未入仕途的平民,诗人用此词,既点明自身现状,也暗含对求仕无果的无奈与感慨,为全诗奠定了失意的基调。“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两句生动描绘出诗人的窘迫之态。“羞”字精准地捕捉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或是因未达成目标而感到羞愧,或是自觉无颜面对关城官吏的审视。“还从旧路归”直白地交代了诗人无奈折返的结局,“还”“旧”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功而返、重蹈旧途的失落感,将诗人壮志未酬、失意而归的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戏题关门》被盛唐诗坛经典选本《河岳英灵集》收录,这一收录不仅彰显了岑参诗作的艺术价值,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在盛唐时期的文学影响力与创作地位,展现出当时诗坛对其作品的认可与推崇。
上一篇:唐·杜甫《喜雨》
下一篇:唐·李群玉《池塘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