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久不达":天命如此因而从无怨色,
# 不达:不得志,不显贵。,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
"弃置与君同":人生于世常有清高的风格。
# 弃置:不被任用。
"天命无怨色":天命如此因而从无怨色,
# 天命:上天之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
"人生有素风":人生于世常有清高的风格。
# 素风:纯朴的风尚,清高的风格。
"念君拂衣去":想必你辞官拂衣而去后,
# 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
"四海将安穷":四海为家,安于贫穷。
# 安穷:安于穷困。
"秋天万里净":秋日的天空万里澄净,
"日暮澄江空":日暮时分的江水开阔空明。
# 澄:一作“九”。
"清夜何悠悠":清朗的夜晚悠然自在,
"扣舷明月中":明月当空,扣舷而歌。
# 扣舷: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和光鱼鸟际":在鱼鸟芦苇之间隐于尘世,
# 和光:柔和的光辉。和光同尘,指混合各种光彩,与尘俗相同,形容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澹尔蒹葭丛":恬静安然。
# 蒹葭:荻与芦苇。,澹尔:恬静安然的样子。
"无庸客昭世":不必在这俗世中奔走了,
# 昭世:政治清明的时代。,无庸:平庸,无所作为。
"衰鬓日如蓬":我已双鬓斑白,如同随风飘逝的飞蓬。
# 日:一作“白”。
"顽疏暗人事":我愚钝而懒散,不懂官场中的种种手段,
# 顽疏:愚钝而懒散者。多用作自谦之辞。
"僻陋远天聪":居处僻远,也无法上达天听。
# 天聪:对天子听闻的美称。,僻陋:谓性情偏执,见识浅陋。
"微物纵可采":微细如我纵使可以取之优长,
# 微物:细小的东西,小的生物。此处作自称之谦词。
"其谁为至公":谁又做得到绝对公正呢。
# 至公:最公正,极公正。
"余亦从此去":我还是从此归隐,
"归耕为老农":做一个春耕秋收的老农吧。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先述与友人“弃置”的共同境遇,既肯定綦毋潜弃官归隐的选择,又借“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暗透自身仕途失意;还通过“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等景致,想象友人归隐后与自然相融的悠然之境,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相融合,展现复杂情感与诗画交融的意境。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以“净、澄、清”等冷色调语言描绘“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的自然之景,将对友人归隐的赞赏与自身仕途失意的复杂情感融入清幽意境中,景语即情语。虚实结合:实写“明时久不达”的现实境遇,虚写“扣舷明月中”的归隐想象,通过虚实对比深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对比:将友人“拂衣去”的洒脱与自身“衰鬓日如蓬”的困顿对比,突出对友人选择的肯定与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强化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开篇“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四句,从自身与友人同被弃置的境遇出发,既以“天命无怨色”展现乐天知命的豁达,又暗藏怀才不遇的无奈,情感复杂微妙。“念君拂衣去”至“澹尔蒹葭丛”八句,想象友人归隐之乐,描绘“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的开阔秋景,以及“扣舷明月中”的空灵画面,以“净、澄、清”等冷色调营造清幽静谧之境,景物和光浑融,如水墨画般“诗中有画”,蕴含清淡隽永的神韵。最后八句“无庸客昭世”直抒胸臆,以“衰鬓日如蓬”写双鬓斑白、心灵疲倦,借“归耕为老农”表达对官场的厌倦与归隐向往,既抒发自身不得意之情,又肯定友人归隐选择,全诗围绕送别,将仕途失意、隐逸之愿与对友人的理解融合,更以物我交融的意境,呈现空灵禅意,达至晶莹剔透的艺术境界。
4. 作品点评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作为王维送别诗的代表作,以“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质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全诗以“净、澄、清”等冷色调语言构建出“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的水墨意境,将友人归隐的悠然与自身仕途的失意融于江天秋色之中。诗中“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等句以景结情,既展现王维特有的空寂禅意,又暗含“天命无怨色”的复杂心境。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既实写“明时久不达”的现实困顿,又虚摹“扣舷明月中”的隐逸幻境,最终以“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的直白收束,既赞友人高蹈,又抒自身襟怀。此诗不仅体现王维“诗画道通”的创作理念,更以物我交融的空灵境界,成为唐代隐逸诗中兼具美学价值与思想深度的典范之作,其清淡隽永的语言风格与“衰鬓日如蓬”的生命感慨。
# 这首诗不仅有诗情、画境,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禅意。在描绘隐居之乐时,诗人如入其中,空诸一切,心无挂碍,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以空灵之心审视空灵之境,泯灭了主客的对峙、物我的差别,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晶莹、剔透的境界。
现代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双元《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上一篇:唐·郭周藩《谭子池》
下一篇:唐·徐夤《昔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