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zhāng
shū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bié
guǎn
jūn
zhěn
kōng
tíng
guān
chí
guāng
shòu
yuè
chén
shān
xīng
hàn
qiū
fāng
huì
guān
mèng
huán
wēi
xián
shāng
yuǎn
dào
míng
jìng
hóng
yán
hán
fēng
jiǔ
píng
jìn
xián
xīn
zhī
liǎng
chóu
jué
duàn
ruò
xún
huán

译文

你独自住在客馆,孤枕一人并无情欢,我在空庭里闭门幽居。池水的反光不接纳月光,夜色已浓,暮霭沉沉,遮掩了所有的青山。秋夜的银河此刻才汇聚,而我在梦中能回到你身边几次呢?急促的琴声为远方的路途而哀伤,远方的妻子对着明镜,一定会叹惜红颜雕残。老树长久地承受着风,那寂寞的原野,每日每夜都十分悠闲。内心明白我们双方的愁绪已至极点,却无法断绝,如同执着地寻找一个永远无法闭合的圆环。

逐句剖析

"别馆君孤枕":你独自住在客馆,孤枕一人并无情欢,

# 别馆:指弘农县的馆舍。

"空庭我闭关":我在空庭里闭门幽居。

# 空庭:指诗人任弘农尉时所居的官舍。

"池光不受月":池水的反光不接纳月光,

# 不受月:写池中波光粼粼,不能倒映出清晰的月的形状。

"野气欲沉山":夜色已浓,暮霭沉沉,遮掩了所有的青山。

# 野气:山野间的暮霭。

"星汉秋方会":秋夜的银河此刻才汇聚,

# 星汉:天河。

"关河梦几还":而我在梦中能回到你身边几次呢?

"危弦伤远道":急促的琴声为远方的路途而哀伤,

# 伤远道:因张审礼远在他乡而伤感。,危弦:指张妻弹奏的琴瑟,有急促不定之声。

"明镜惜红颜":远方的妻子对着明镜,一定会叹惜红颜雕残。

# 惜红颜:自惜因孤独丽红颜虚度。,明镜:指张妻照镜。

"古木含风久":老树长久地承受着风,

"平芜尽日闲":那寂寞的原野,每日每夜都十分悠闲。

"心知两愁绝":内心明白我们双方的愁绪已至极点,却无法断绝,

# 两愁:指张审礼与妻子彼此相思之愁。

"不断若寻环":如同执着地寻找一个永远无法闭合的圆环。

# 寻环:连续不断的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戏赠张书记》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五言排律。此诗首二句描绘宦游者与思妇分居两地的孤寂境况;三、四句铺陈景物;五、六句想象男主人公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七、八句刻画妻子思念丈夫时的具体情景;九、十句再次写景,以景寓情,借比兴手法加深了往复不绝的离愁别绪。诗题虽为“戏赠”,实则语恳切、情真挚,将眼前景致与心中情感交融,在设身处地的体谅中流露对张审礼夫妇的关切。全诗语言清新、字句秀丽,于自然之中显露出灵动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清楚。作者和他的连襟住在馆舍里,没带家眷,处境孤单冷清。月光洒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野外的暮气慢慢涌来,快要把远处的山笼罩住了。这时作者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七夕才能相会一次,进而联想到张书记思念妻子、张书记的妻子思念远行的丈夫,于是写下这首诗戏赠自己的连襟,来排解彼此的相思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也是一首赠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张书记在馆舍独处的孤寂情景,通过眼前景与心中情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与张书记同处孤寂境遇的体察,以及对彼此因思念家人而愁苦的理解与慰藉。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中“池光不受月,野气欲沈山”,写池水不纳月光、暮气将山淹没的景象,景中含寂;“古木含风久,平芜尽日闲”,以古木经风、原野空寂之景,融无尽愁绪,皆是以景衬情,情景相融。象征:“古木含风久,平芜尽日闲”,古木长久裹着风、平芜整日落得闲静,二者有着永恒不变的意蕴,诗人取这两种景物为象,用以象征自己与张书记之间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把无形的情愫寄于有形之景中。渲染:“池光不受月,野气欲沉山”,写出池水波光不接纳月色,山野间的雾气似要将山压沉的景象,透着烦乱与压抑,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用这样的景致渲染出相思时内心的愁苦,让这份情意更显真切。比兴:“古木含风久,平芜尽日闲”先言古木久承风、平芜终日闲,以草木的凝滞之态起兴,再引出“心知两愁绝”,借自然景物的沉静,比衬二人难以排遣的绵长愁绪。夸张:“不断若寻环”将愁绪夸张为连绵不断的寻环,寻环无始无终,夸大了愁绪的持久与缠绕之态,突出二人内心愁情的深重且无法断绝。

3. 分段赏析

“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池光不受月,野气欲沈山。”借居所与状态写二人相思之苦。张书记居于“别馆”,这是地位不高者所住的客馆,又以“孤枕”点明其独居;我则住“空庭”,这是无妻儿家室者的居所,故以“闭关”显寂寞凄凉。“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一句,直接点出二人同处孤独、苦陷相思的境遇。后两句写扰人环境,“池光不受月,野气欲沉山”,池水动荡难映月影,暮色浓重遮蔽山峰,这般烦乱压抑之景,正用以渲染相思者的愁苦,尽显融情入景之妙。“星汉秋方会,关河梦几还。危弦伤远道,明镜惜红颜。”叹别离绵长。牛郎织女隔银河相望,唯秋日七夕方能相会,诗人以之喻己与张书记,故“星汉秋方会”,而相思之梦亦会反复,即“关河梦几还”,“方”与“几”二字用得极准。再分写双方相思,“危弦伤远道”,高紧的弦音为远隔而悲;“明镜惜红颜”,女子对镜慨叹红颜在相思中渐逝,各表其苦。“古木含风久,平芜尽日闲。心知两愁绝,不段若寻环。”再写离情悠长。诗人取“古木含风久,平芜尽日闲”之景,古木迎风而立,平芜终日沉寂,二者皆有永恒不变之态,诗人借其象征绵绵不绝的相思,尽显象征兼比兴的手法。“不断若寻环”,夸张写出张书记的相思如连环般无始无终,道尽愁情无尽。

4. 作品点评

作者描绘出张书记与他妻子的心情后,忽然转笔去写秋日的肃杀景象。古老的树木摇晃了许久,仿佛留住了先前吹过的秋风;荒野一片辽阔,整日空寂无物,满是萧索之感。体会到张书记夫妻因离别而满心悲伤愁绪,那彼此牵挂的情状,正像解不开的玉连环一般。作者“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写得自然流畅,几乎看不出用典的痕迹。揣度张书记夫妻的心思,将秋日景色与离别的愁绪融合在一起,话语里带着“戏”的意味,却又不至于显得轻佻,好在不失雅正,读来浑然天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人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李义山一人而已,至如“池光不受月,野气欲沉山”之类,虽少陵无以过也。

宋王荆公《唐诗品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轲《玉声如乐》

下一篇:唐·薛能《惜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