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叩能旋止":敲击玉石,声音渐止,
# 叩:一作振。
"人言与乐并":人们说这声响可与音乐媲美。
"繁音忽已阕":繁杂的声音忽然停歇,
"雅韵诎然清":雅正的韵律清越扬起。
"佩想停仙步":让我想起仙人佩戴玉佩,闻声驻足,
"泉疑咽夜声":又疑心是夜泉呜咽,清冽低回。
"曲终无异听":乐曲终了,再无其他声响能相比,
"响极有余情":声响达到极致,余韵中饱含深情。
"特达知难拟":通达卓越,难以比拟,
"玲珑岂易名":(声音)玲珑清越,难以形容。
"昆山如可得":若能得到昆山的美玉一片,
"一片伫为荣":我将长久以此为荣。
# 为:一作“声”。
1. 分段赏析
“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两句总写玉声特质。“旋止”状玉敲击后余音渐歇的动态,“与乐并”直言其声可与音乐媲美,开篇点题,以简洁语言确立玉声的艺术高度,为全诗奠定咏物基调。“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两句形成对比。“繁音阕”写繁杂声响骤然停歇,“雅韵清”状雅正之韵清越扬起,一“忽”一“诎”凸显玉声从繁乱到纯净的突变,以听觉感受的反差,突出其过滤杂质、直达清澄的特质。“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两句展开想象。诗人以虚笔勾勒:若仙人佩戴美玉,必闻声驻足;静夜山泉流淌,似因玉声清冽而哽咽。借“停仙步”“咽夜声”的拟人化想象,侧面烘托玉声的超凡魅力,赋予其空灵幽远的意境。“曲终无异听,响极有余情”两句收束听感。直言玉声终了后,世间再无他音能及,其声响达至极点却余韵悠长,以“无异听”的绝对化判断和“有余情”的留白,强化玉声的感染力与持久的艺术张力。“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两句转入议论。“特达”言玉声独特通达,“玲珑”状其清越灵动,诗人以两个反问强调其质难被模拟、其美难以名状,从抽象层面升华玉声的超凡品格,暗含对至美境界的推崇。“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两句以典作结。化用“昆山之玉”典故,直言若能得其一角,便足以为荣。既呼应首联“玉声如乐”,又以象征手法将玉声与高洁人格相联结,收束全诗对纯粹、卓越境界的向往,含蓄而余味悠长。
上一篇:唐·张祜《书愤》
下一篇: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