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xià
zuì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xún
fāng
jué
zuì
liú
xiá
shù
chén
mián
xié
sàn
jiǔ
xǐng
shēn
hòu
gèng
chí
hóng
zhú
shǎng
cán
huā

译文

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再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逐句剖析

"寻芳不觉醉流霞":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

# 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道虚》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倚树沉眠日已斜":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

# 日已斜:指夕阳西下。,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

"客散酒醒深夜后":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再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 更持红烛赏残花: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红把火看”。持:拿着。赏: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花下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宴游诗。此诗主题围绕诗人对花的喜爱与珍惜展开,内容描述了诗人寻芳时不知不觉为美酒所醉,倚树沉睡至夕阳西斜,待客散酒醒的深夜,又手持红烛去欣赏残花。首两句生动展现寻芳而醉的满足,后两句则以深夜赏残花进一步凸显对花的深情。全诗格调轻快,画面清晰,语如贯珠,意境含蓄,将诗人爱花、惜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花下醉》由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冬到会昌五年(845)冬期间,李商隐因母丧辞官,闲居于永乐。彼时他的生活寂寞且颓废,每日以栽花植树、游山玩水度日,还常以酒为伴。在此种境遇下,李商隐对自然花木有了更多的观察与感触,也由此创作了大量咏诵花木景观的诗歌,《花下醉》便是其中尤为出色的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宴游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寻花时沉醉美酒、倚树酣睡,醒来日已西斜,客人散去、酒醒后深夜持烛赏残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与珍惜,借寻芳、醉酒、赏残花等场景,营造轻快且含蓄的意境,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诗借赏花这一景象,通过对寻芳、醉花、眠花到深夜赏残花等一系列行为和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惋惜之情,借花景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感,情景交融。双关:“寻芳不觉醉流霞”里的“醉流霞”运用了双关手法,“流霞”既指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表明诗人为甘美的酒所醉;又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暗喻诗人为艳丽的花所醉,以此表达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生动展现出诗人对花深深的陶醉之感。对比:“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中“红烛”与“残花”形成鲜明对比,烛火的明丽更衬出花朵的残败之态,借此传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行将消逝的不舍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生动描绘了诗人从“寻芳”到“醉”的过程。诗人因喜爱花朵,怀着浓厚兴趣独自去寻觅,遇到繁花后被其美艳深深吸引,流连赞赏间不知不觉就“醉”了,这里的“醉”既是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流霞”一词双关,让人能想象花的绚烂、光艳、芳香和情态,“不觉”二字将目眩神迷、身心俱醉却不自知的情态表现得极为传神,体现出诗人对花的极度喜爱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陶醉。次句“倚树沈眠日已斜”进一步深化“醉”的状态,因迷花醉酒而倚靠着树(花树)沉沉睡去,且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斜,整个叙述紧扣“醉”字,表明诗人醉眠于花树之下,身心都被花的馥郁包围、熏染,连梦都带着花的芳香,这种“沉眠”实则是对花的沉醉,此句似从李白诗句化出,更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第三句“客散酒醒深夜后”,将时间从白天推移到深夜,此时客人已散,酒也醒了,与之前寻芳时的热闹欢欣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孤独、寂静的氛围。尾句“更持红烛赏残花”,在这种孤寂氛围中,一般人对花会意兴索然,但诗人对花的喜爱丝毫不减,反而趁着夜深人静、无人打扰,手持红烛去欣赏残花,“红烛”与“残花”形成对比,更显花之残,诗人想到花明日可能就会落英缤纷,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留连之情油然而生,深夜的“赏”是“醉”的更深层次表现,是对花的极致热爱,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不舍和怜惜之情。

4. 作品点评

《花下醉》这首诗全篇皆围绕花展开。尤其是末句,尽显诗人对花的痴迷。他不单喜爱盛放的花朵,更难能可贵的是,还能从凋零之花中发掘独特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方是爱花极致。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人赏我醉,客去独赏,得无座中有拘忌者乎!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 纪昀曰:情致有馀,格律未足。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 李义山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苏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有富贵气象:二子爱花兴复不浅。或谓两诗孰佳,余曰:李胜,苏微有小疵。

清马位《秋窗随笔》

# 含思婉转,措语沉着,晚唐七绝,少有媲者,真集中佳唱也。

清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 此方是爱花极致,能从寂寞中识之也。天下爱才慕色者果能如是耶?

清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下一篇:唐·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