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yīn
xíng
shǒu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huái
yīn
shì
zhú
lóu
yuán
àn
shàng
hǎo
qiáng
gān
竿
fēi
jīng
liǎng
jīn
zhuǎn
chuán
tóu
jīn
zhǐ
西
běi
yān
chūn
cǎo
qiān
tóng
chuán
tóu
tóng
huán
guāng
zhèn
zhèn
zǎo
zǎo
shǐ
使
fēng
lái
shā
tóu
yǎn
rèn
lìng
nóng
xiàn
xiàn
láng
chuán
wěi
yàn
xián
chèn
qiáng
gān
竿
宿
shí
cháng
xiàng
jiàn
wàng
xíng
chuán
tóu
áng
wěi
xiǎn
xiǎn
nài
wǎn
lái
shí
qīng
huái
chūn
làng
ruǎn
yǒu
cháng
gàn
xíng
yán
sān
jiāng
zhī
shì
cháng
fēng
huái
yīn
zuò
huái
yīn
xíng
yuè

译文

拥簇簇的淮阴市,竹楼排列在河岸上。晴空太阳从桅杆出升起,乌鸦飞起惊动了测风的五两。今日掉转了船头,金乌正指向西北。这水上烟波与两岸春草,航行千里都是同一样的颜色。船头上的大铜环,被摩挲得光闪闪亮晶晶。何时让风把船送回来,在沙滩头一眼把你相认。什么东西最使我羡慕,是郎君船尾上的飞燕。它衔泥到桅杆上筑巢,宿食时长与郎君见面。隔着水面望着河里的行船,只见船头高昂,船尾帘子飘飘。天色已晚心中却无奈,只怪淮河春浪太柔软。古时有乐府诗《长干行》,谈三江之事很详尽。我曾经被大风所阻,滞留淮阴,写成《淮阴行》,以增益乐府诗。

逐句剖析

"簇簇淮阴市":拥簇簇的淮阴市,

# 簇:此指房舍攒聚密布。

"竹楼缘岸上":竹楼排列在河岸上。

"好日起樯竿":晴空太阳从桅杆出升起,

# 樯竿:桅杆。

"乌飞惊五两":乌鸦飞起惊动了测风的五两。

# 五两:测风器具。许慎《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楚人谓之五两也。”

"今日转船头":今日掉转了船头,

"金乌指西北":金乌正指向西北。

# 指西北:表明刮西北风。,金乌:指乌形的风向标。

"烟波与春草":这水上烟波与两岸春草,

"千里同一色":航行千里都是同一样的颜色。

"船头大铜镮":船头上的大铜环,

# 镮:古同“环”,泛指圆圈形物。

"摩挲光阵阵":被摩挲得光闪闪亮晶晶。

# 阵阵:连续而略有间断。,摩挲:抚摸。

"早早使风来":何时让风把船送回来,

# 使风:一作便风。,早:一作晚。

"沙头一眼认":在沙滩头一眼把你相认。

# 沙头:沙滩头。

"何物令侬羡":什么东西最使我羡慕,

# 侬:我,女性自称。

"羡郎船尾燕":是郎君船尾上的飞燕。

"衔泥趁樯竿":它衔泥到桅杆上筑巢,

# 趁:趋,赴,往。

"宿食长相见":宿食时长与郎君见面。

"隔浦望行船":隔着水面望着河里的行船,

# 浦: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

"头昂尾幰幰":只见船头高昂,船尾帘子飘飘。

# 幰幰:形容船尾高仰的样子。幰,指车前的帷幔,与车顶平而稍仰。

"无奈晚来时":天色已晚心中却无奈,

# 晚来:一作“挑菜”。

"清淮春浪软":只怪淮河春浪太柔软。

"古有《长干行》":古时有乐府诗《长干行》,

# 《长干行》:即《长干曲》,属乐府杂曲歌辞。

"言三江之事悉矣":谈三江之事很详尽。

# 三江:此处泛指长江下游之河流。

"余尝阻风淮阴":我曾经被大风所阻,

# 阻风:遇到大风而被阻留。

"作《淮阴行》":滞留淮阴,

"以裨乐府":写成《淮阴行》,以增益乐府诗。

# 乐府:原为汉代所创立的官署名,后成为诗歌体裁名。,裨:补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淮阴行五首》为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乐府组诗,仿南朝乐府旧题创作。诗中展现了淮阴沿江的市井风貌、自然风光,如集市、竹楼、烟波春草等。同时,借船妇的视角,通过细腻的描写,如摩挲铜环、羡慕船燕等,表达出女子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写作手法上,语言清新自然,采用民歌风格,质朴生动。以白描勾勒场景,用简洁的笔触传达出深厚情感。这组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生动呈现唐代地方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淮阴行五首》由唐代刘禹锡创作。唐德宗贞元年间,刘禹锡任职于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期间,因风大浪急难以行舟,他滞留淮阴。在此期间,他目睹淮阴的水上风光与风土人情,便创作了这组诗,且其目的是供乐府吟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乐府诗,也是一组风土人情诗。描绘了唐代淮阴的沿江风光,如热闹的集市、岸边的竹楼、浩渺的烟波等景象,同时刻画了船妇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了她们对远行之人的思念等内心情感,体现了当地的水上生活特色与民间风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描绘出浩渺烟波与春草一色的开阔之景,借此抒发作者滞留淮阴的复杂思绪,也烘托出船妇对远行之人的悠长思念。衬托:以乐景衬哀情,“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描绘了淮阴集市繁荣,竹楼沿岸而立,风和日丽时船家升起桅杆,鸟飞触动测风器的美好场景,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在此乐景之下,女子却面临与爱人分离,爱人乘船远行的哀愁。热闹欢快的景象与女子内心的离别之苦形成鲜明反差,更突显了她的哀伤。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簇簇”生动展现淮阴集市的繁密,“竹楼缘岸上”描绘出当地建筑依水而建的特色。后两句写天气晴好时船只起航,“乌飞惊五两”以鸟飞和观测风向的“五两”,动态地勾勒出江边行船的场景,简洁地呈现出淮阴的水上生活风貌。第二首“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转船头”点明船只出发,“金乌指西北”指出方向。“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运用白描,描绘出烟波浩渺与春草相连的开阔画面,营造出悠远的意境,也暗示了行船路途的遥远。第三首“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通过“摩挲光阵阵”的细节动作,细腻展现船妇对丈夫归来的期盼。她反复摩挲船头铜环,希望顺风助丈夫早日归航,能在沙头一眼认出船只,质朴的语言将思念之情表达得真挚动人。第四首“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运用比兴手法,以船妇羡慕船尾燕子能与丈夫朝夕相伴,托物抒怀。先以奇特的设问引发好奇,再以燕子“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与自身不能相随对比,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对丈夫的深情眷恋。第五首“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隔浦望行船”写出船妇遥望船只的动作,表现其盼望之情。“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一个“软”字,既写春浪轻柔,又暗示船夫难归,与船妇的期盼形成反差,细腻传达出她的无奈、失意以及内心复杂的情感。

4. 作品点评

《淮阴行五首》是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巧妙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入微地展现情感,将缠绵悱恻之意融入其中,整体风格含蓄委婉,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淮阴行》情调殊丽,语气尤稳切。白乐天、元微之为之,皆不入律也。

宋黄庭坚《山谷题跋》

# 极似六朝清商曲,的是音响质直。

明钟惺《唐诗归》卷二八

# 不道破,更有余味。

清何焯《刘禹锡诗何焯批语考订》

# 绿波千里,去路方长,春浪悠悠,正堪送棹。词丽情探,乐府妙作。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仲素《宫中乐五首》

下一篇:唐·沈佺期《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