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
qián
táng
dēng
zhàng
lóu
wàng
cháo
zuō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bǎi
wén
léi
zhèn
míng
xián
zàn
chuò
tán
zhōng
lián
chū
jiāng
shàng
dài
cháo
guān
zhào
qiū
yún
jiǒng
tiān
xiè
kuān
jīng
tāo
lái
xuě
zuò
lǐn
shēng
hán

译文

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拨。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逐句剖析

"百里闻雷震":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

"鸣弦暂辍弹":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拨。

# 辍:停止。,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府中连骑出":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

#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江上待潮观":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

"照日秋云迥":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

# 迥:远。,云:一作空。

"浮天渤澥宽":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

# 渤澥: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天:一作云。

"惊涛来似雪":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

"一坐凛生寒":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 凛:凛然。,坐:通“座”,座位。一作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中首联以声夺人,先声夺人地勾勒出钱塘潮震耳欲聋的磅礴气势;颔联转而描绘人物活动,展现地方官员骑马出城、鱼贯而至的观潮场景;颈联描写天迥海宽,为大潮的到来营造出空阔辽远的空间感;尾联笔锋骤转,描写突来似雪的潮,给岸边的人们带来阵阵寒意。全诗通过写观潮而现潮涨时的奇异景致,气势逼人,且以写主观感受落笔,在壮美的画面中留下余韵悠长的审美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开元十七年(729年),诗人漫游吴越至杭州,八月十五这日,他与钱塘县令颜某一同前往观钱塘江潮。在目睹钱塘江潮的磅礴壮观之景后,被其雄伟气势所震撼,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诗人与钱塘县令观钱塘江潮时,潮涨的壮观景象,通过对潮声、观潮人群及潮水形态等描写,展现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奇景的赞叹。

2. 写作手法

渲染:“百里闻雷震”,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这句话先声夺人,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反衬:以静写动,“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用典:“鸣弦暂辍弹”运用了孔子弟子宓子贱的典故,突出了颜钱塘善于管理政务。烘托:“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描绘了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不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比喻:“惊涛来似雪”把“潮水卷起的浪墙”比作“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突出了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聚焦观潮前的铺垫。起笔“百里闻雷震”以雷霆之声先声夺人,巧妙运用通感手法将潮声转化为震撼心灵的听觉意象,为全篇奠定雄浑基调。“鸣弦暂辍弹”借宓子贱鸣琴治县的典故暗赞颜钱塘的治政之才,同时通过弦声喑哑,凸显江潮声势之浩大。三、四句“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后四句转入观潮主体,却仍延续“悬而不发”的笔法。“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秋云在日光中舒展,海天在视野里交融,宏阔的空间描写既暗示潮水接天而来的态势,又以静态画面反衬即将到来的动态冲击。“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把“潮水卷起的浪墙”比作“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突出了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用满座的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这首观潮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了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了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了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以“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描绘江潮声若奔雷、色似堆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这首诗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控与高低错落的层次设计,写得波澜起伏,令人动人心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

# 陈德公先生曰:三四现成秀句。迤逦而入,章法并然。五六得登望远景,故“浮天”句不觉为枵。结更警拔,足令全体俱灵。

清代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入峡寄弟》

下一篇: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