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荆台百万家":为什么荆州有百万户人家。
# 荆台:本楚国台馆名,这里指荆州(即江陵)。台:一作门。
"惟教宋玉擅才华":却只让宋玉拥有出众的才华。
# 惟:一作独。
"楚辞已不饶唐勒":楚辞已经不比唐勒逊色,
"风赋何曾让景差":《风赋》哪里曾让景差占先。
"落日渚宫供观阁":夕阳下的渚宫有供观赏的楼阁,
# 供:呈献。,渚宫:春秋楚成王所建别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城内。
"开年云梦送烟花":新的一年云梦泽送来如烟的花景。
# 云梦:即云梦泽。,开年:一年之始,犹初春。
"可怜庾信寻荒径":可怜庾信寻找荒僻的小路,
# 寻荒径:余知古《渚宫旧事》:“庾信因侯景之乱,自建康遁归江陵,居宋玉故宅。”《北史·庾信传》亦载侯景作乱,庾信奔于江陵事。,庾信:南朝梁文学家,历仕梁武帝、简文帝、元帝三朝。后入北朝。,怜:羡。
"犹得三朝托后车":还能在三个朝代依托后车。
# 后车:侍从者所乘。托后车,指信为梁帝文学侍臣。,三朝:指在梁仕历。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分段赏析
“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首联以一个疑问开启。诗人不禁发问,为何在荆台众多人家之中,只有宋玉能够独擅才华。此问看似突兀,实则引发读者好奇,为后文对宋玉及其他才士的描述埋下伏笔。通过这一问,突出了宋玉才华的出众,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颔联将宋玉与唐勒、景差进行对比。在楚辞创作方面,宋玉不逊色于唐勒;在《风赋》等作品上,也丝毫不亚于景差。这两句从不同角度,通过与同时代其他才士的比较,进一步衬托出宋玉文学造诣之深厚,才华之卓越,强调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崇高地位,展现出诗人对宋玉才华的高度赞赏。“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颈联描绘了两幅画面。一边是落日余晖洒在渚宫的亭台楼阁之上,呈现出一种衰败、落寞的景象;另一边则是新的一年,云梦之地烟花烂漫,充满生机。“落日”与“开年”,“渚宫”的衰落与“云梦”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这里既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又似乎在借景表达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化的感慨,为尾联诗人情感的升华做铺垫。“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尾联讲述庾信的故事。庾信在历经世事变迁后,只能在荒径中寻找前行之路,但即便如此,他仍能在三个朝代凭借才华依附于权贵之后。“可怜”二字直接表达出诗人对庾信命运的同情。庾信虽有才,却也在时代的洪流中历经坎坷,而他能在动荡时代中凭借才华维持一定地位,又让诗人有所感慨。这一句不仅是对庾信个人命运的叹息,更是对所有才士在时代浪潮中命运的思考,从对宋玉等才士才华的赞叹,延伸到对才士命运的悲悯,使诗歌的主题得到深化。
#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唐温庭筠《蔡中郎坟》
上一篇:唐·李商隐《代董秀才却扇》
下一篇:唐·李商隐《海上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