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南县来":我从南县漂泊而来,
# 南县:即奉先县,因在白水县之南,故称。,客:杜甫自称。
"浩荡无与适":漂泊无依,心中茫然无所适从。
# 浩荡:漂泊不定貌。
"旅食白日长":旅居生活中白昼格外漫长,
"况当朱炎赫":何况正逢夏日酷热难耐。
# 赫:逼人。,朱炎:夏天的太阳。
"高斋坐林杪":在高高的斋舍中,我独坐于林梢之上,
# 林杪:树林间。
"信宿游衍阒":我连宿两夜,漫步其间寂静清幽。
# 游衍阒:无人游乐。,信宿:连续两夜。
"清晨陪跻攀":清晨陪伴舅父登山攀援,
# 跻攀:登攀。
"傲睨俯峭壁":居高临下俯瞰陡峭的崖壁。
# 傲睨:据傲旁视。
"崇冈相枕带":重叠的山冈如同衣襟相连,
# 枕带:连绵不断。,崇冈:高冈。
"旷野怀咫尺":旷野近在眼前却似相隔咫尺。
# 怀:全诗校:“一作回,一作迥。”
"始知贤主人":这才知道贤德的主人,
# 贤主人:崔十九。
"赠此遣愁寂":赠予我这山间的景致和这栖身之所,来排解我的孤寂愁绪。
# 愁寂:穷愁寂寞。
"危阶根青冥":高峻的台阶仿佛扎根青天,
# 青冥:树色。
"曾冰生淅沥":层冰间水声淅沥清凉。
# 淅沥:水声。
"上有无心云":上方有飘荡的无心云,
# 无心云: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
"下有欲落石":下方有摇摇欲坠的危石。
"泉声闻复急":泉水声时急时缓,
# 闻复急:若有若无。急:一作息。
"动静随所击":或动或静随撞击岩石而变化。
# 击:全诗校:“一作激。”
"鸟呼藏其身":鸟儿惊呼叫喊藏起身形,
"有似惧弹射":就好像害怕被猎人的弹弓射中一样。
"吏隐道性情":舅氏以在官场中隐居的方式来修养自己的性情,
# 道:全诗校:“一作适,一作通,一作识。”,吏隐:古人常以官职低微而自称,言隐于下位。
"兹焉其窟宅":这里便是他的栖身之所。
# 窟宅:藏身之所。
"白水见舅氏":在白水县见到舅父,
"诸翁乃仙伯":诸位长辈如仙人般高洁。
# 仙伯:指县尉。西汉末年梅福为南昌尉,因不满王莽专政,乃弃官而去,世人传以为仙。事见《汉书·梅福传》。舅氏为白水尉,故称。,诸翁:对舅氏的尊称。
"杖藜长松阴":他拄着藜杖在青松荫下漫步,
# 杖藜:扶杖而行。
"作尉穷谷僻":他虽然担任着县尉的官职,却甘愿隐居在这偏僻的山谷里。
"为我炊雕胡":却为我煮来菰米饭,
# 雕胡:菰米。
"逍遥展良觌":我们欢快地相聚在一起,尽情享受这相见的时光。
# 良觌:欢聚。
"坐久风颇愁":我们坐了很久,山风忽然吹来,让人感到有些忧愁,
# 愁:全诗校:“一作怒。”
"晚来山更碧":傍晚时分山色愈发碧绿。
"相对十丈蛟":我们相对而立,眼前仿佛有十丈长的蛟龙在翻腾,
"欻翻盘涡坼":漩涡迅速翻滚,好像要把周围的东西都撕裂开来。
# 盘涡:旋涡。
"何得空里雷":怎么天空中突然传来雷声,
"殷殷寻地脉":隆隆声响仿佛在探寻地脉。
# 地脉:地的脉胳,指大地。,殷殷:雷声。
"烟氛蔼崷崒":烟雾缭绕着高峻的山峰,
# 崷崒:高峻貌。,氛:全诗校:“一作气。”
"魍魉森惨戚":魍魉鬼怪让人感觉阴森恐怖,心中满是凄凉。
# 魍魉:传说山泽中的鬼怪。
"昆仑崆峒颠":回望昆仑、崆峒的山巅,
# 昆仑崆峒:二大山名,俱在白水之西。
"回首如不隔":似乎近在眼前恍如不隔。
# 如:全诗校:“一作知。”
"前轩颓反照":夕阳的余晖洒在前轩,
# 反照:夕阳之光。,颓:全诗校:“一作摧。”
"巉绝华岳赤":映照得险峻的华山一片通红。
# 华岳:西岳华山,在白水之南。
"兵气涨林峦":战云弥漫山林,
# 兵气:战争的气氛。时值安史之乱。
"川光杂锋镝":河川波光中夹杂着兵器的寒光。
# 锋镝:兵刃和锋镝。指兵器。
"知是相公军":知道那是朝廷的军队,
# 知是相公军:天宝十四载,禄山反,拜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以讨禄山。明年正月,加同平章事。相公:唐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此指哥舒翰。
"铁马云雾积":铁甲战马如云雾聚集。
# 云:全诗校:“一作烟。”,铁马:此指精锐的兵马。
"玉觞淡无味":玉杯中的美酒淡而无味,
# 玉觞:指皇帝的饮具。
"胡羯岂强敌":胡羯贼寇怎会是真正的强敌。
# 胡羯:指安史叛军。
"长歌激屋梁":我长声悲歌震动屋梁,
"泪下流衽席":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湿透了衣襟。
# 衽席:睡觉铺的席子。
"人生半哀乐":人生中一半是哀伤,一半是欢乐,
"天地有顺逆":天地运行自有顺逆交替。
"慨彼万国夫":感慨天下的百姓,
"休明备征狄":在政治清明时本应防备外敌。
# 狄:全诗校:“一作敌。”,休明:美善旺盛。
"猛将纷填委":如今猛将纷纷聚集,
# 填委:纷集。
"庙谋蓄长策":朝廷也蓄藏着长远谋略。
# 庙谋:朝廷对国家大事的谋略。
"东郊何时开":东郊的战场何时才能平息,
# 东郊:指东京洛阳。
"带甲且来释":希望士兵们能早日脱下铠甲,结束战争。
# 来:一作未。
"欲告清宴罢":想诉说这清宴将散,
# 罢:全诗校:“一作疲。”,清宴:便宴。
"难拒幽明迫":却难抗拒时光的催迫。
# 幽明:犹昼夜。此偏指黑夜。
"三叹酒食旁":在酒食旁再三叹息,
"何由似平昔":何时才能回到从前的太平岁月。
# 平昔:往日。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宴饮诗。记述诗人探访白水县尉舅氏崔十九高斋的经历,以登临高斋为脉络,整首诗融自然景致与社会现实于一体,将个人际遇与时代动荡相勾连,深刻展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魅力。
2. 分段赏析
“客从南县来,浩荡无与适。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开篇四句交代自己从南县而来,在漫长白昼、酷热天气中漂泊,“浩荡”一词写出内心的迷茫与无所适从,奠定了全诗沉郁的情感基调。“高斋坐林杪,信宿游衍阒。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崇冈相枕带,旷野怀咫尺。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这几句描绘高斋的位置在林梢之上,诗人在此停留游览,清晨与主人一同攀登,俯视峭壁,周围山峦相连、旷野开阔。“贤主人”点明舅舅的好客,让诗人暂遣愁寂,展现出宾主相得的融洽。“危阶根青冥,曾冰生淅沥。上有无心云,下有欲落石。泉声闻复急,动静随所击。鸟呼藏其身,有似惧弹射”,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高斋周围险峻的台阶、飘落的冰雪、自在的浮云、欲坠的山石、急促的泉声以及因恐惧而躲藏的鸟儿。“无心云”“欲落石”等意象,既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奇险,又暗含诗人在乱世中不安的心境。“吏隐道性情,兹焉其窟宅。白水见舅氏,诸翁乃仙伯。杖藜长松阴,作尉穷谷僻。为我炊雕胡,逍遥展良觌”,诗人赞美舅舅在僻远之地为官,却能隐于吏职,保持本真性情,就像仙人一般。舅舅以美食相待,两人尽情畅叙,体现出深厚的亲情。“坐久风颇愁,晚来山更碧。相对十丈蛟,歘翻盘涡坼。何得空里雷,殷殷寻地脉。烟氛蔼崷崒,魍魉森惨戚”,诗人从闲适的相聚场景,转入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长时间对坐,晚风渐起,天色将晚,山林更显碧绿,忽然风云变幻,如蛟龙翻腾、雷声轰鸣,山林间烟雾弥漫,阴森可怖,这奇幻而阴森的景象,为下文情感的转折做铺垫。“昆仑崆峒颠,回首如不隔。前轩颓反照,巉绝华岳赤。兵气涨林峦,川光杂锋镝。知是相公军,铁马云雾积”,诗人的视角从眼前的自然景色,转向远方,想象昆仑山、崆峒山仿佛近在咫尺,回望华山,在夕阳映照下赤红险峻。“兵气涨林峦,川光杂锋镝”笔锋一转,将眼前景色与战争联系起来,点明是军队在此驻扎,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战争氛围。“玉觞淡无味,胡羯岂强敌。长歌激屋梁,泪下流衽席”,面对美酒,诗人却觉得淡然无味,想到叛军胡羯,愤怒难平,不禁长歌,歌声激昂响彻屋梁,泪水沾湿衣襟,直接抒发了对叛军的痛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人生半哀乐,天地有顺逆。慨彼万国夫,休明备征狄。猛将纷填委,庙谋蓄长策”,诗人感慨人生有悲有乐,天地运行有顺有逆,想到天下百姓,期望朝廷能有贤明的谋略,聚集猛将,准备好对抗外敌,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平定战乱的期望。“东郊何时开,带甲且来释。欲告清宴罢,难拒幽明迫。三叹酒食旁,何由似平昔”,诗人急切地询问东郊战场何时能够平定,战士们何时能卸下盔甲,他渴望太平,但又深知局势艰难,在酒食旁多次叹息,感叹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安宁,情感真挚而沉痛,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推向高潮。
上一篇:唐·张乔《题山僧院》
下一篇:唐·张籍《送施肩吾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