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那座望夫石啊,
"夫不来兮江水碧":丈夫始终没有归来,江水却依旧碧绿如初。
"行人悠悠朝与暮":江畔的行人来来往往,从清晨到黄昏,
"千年万年色如故":历经千万年的风雨,望夫石的颜色依然像从前一样,未曾改变。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望夫石,夫不来兮江水碧”,开篇直点题旨。“望夫石”三字破空而来,既是对传说的概括,亦是对核心意象的聚焦。“夫不来兮”以口语化的叹息,道尽妻子日复一日的等待与失落;“江水碧”则以流动的江水为背景——江水亘古如斯,而丈夫始终未归,静穆的“石”与流动的“水”形成微妙对照:水的“碧”是时间的见证,石的“望”是情感的凝固。次句“行人悠悠朝与暮”,“行人”或指江畔往来的路人,或代指时间的脚步(“朝与暮”)。“悠悠”二字既写行人的从容,亦写时间的缓慢流逝——朝朝暮暮,行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唯有望夫石始终伫立江边,凝视着同一片江水。此句将“等待”从个体行为扩展为时间的循环,暗含“岁月不居,此情不渝”的深意。末句“千年万年色如故”,“千年万年”是时间维度的极致延伸,将“朝与暮”的日常等待推向历史的纵深;“色如故”则以石头的恒常,对抗着江水的流动、行人的更迭。石头本无情感,却因“望夫”的传说被赋予了人的温度——它的“色如故”,正是妻子对丈夫思念的具象化:无论时光如何流逝,这份深情始终鲜活如初。
上一篇:唐·李白《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下一篇:唐·司空图《休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