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刻传呼浅":白昼将尽,宫中传呼的声音渐渐稀疏,
# 浅:言轻声。,刻:刻漏,古时一种计时的方法。
"春旗簇仗齐":春天的仪仗旗帜簇拥着,排列得整整齐齐。
"退朝花底散":退朝之后,大臣们在花树下各自散去,
# 花底散:言百官在花树下分散。
"归院柳边迷":我回到官署,在柳树边竟有些迷失了方向。
# 柳边迷:谓被柳树遮住看不到。,院:指门下省,即左掖、左省。
"楼雪融城湿":宫城楼阁上的积雪融化,使得城墙都变得潮湿,
# 融:消融。
"宫云去殿低":宫廷上方的云彩飘离宫殿,显得很低。
# 去:离。
"避人焚谏草":我避开他人,烧掉了谏书的草稿,
# 焚谏草:焚烧奏疏的草稿。,避人:他人。
"骑马欲鸡栖":然后骑上马,此时天色已晚,我也要回家了。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等景色的描写,以积雪消融、湿城、低云等景象,营造出清冷、压抑的氛围,借此抒发自己在宫廷中复杂、沉重的心情以及对官场环境的独特感受。寓情于景:颔联“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中,“花底散”的闲适与“柳边迷”的迷茫,将诗人退朝后的复杂心境融入到具体的景物和行动之中,景中有情,情因景显。细节描写:“避人焚谏草”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作为谏官,为避免谏言泄露而采取的谨慎行为,细腻地表现出诗人在官场中的小心翼翼和对政治风险的警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用典:“骑马欲鸡栖”引用了“鸡栖”的典故,以鸡回窝栖息来比喻自己天色已晚要回家,既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疲惫和想要归家的心情,又使诗歌语言更加典雅、含蓄,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烘托:“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通过描绘楼前积雪消融使城郭潮湿,宫中云层低垂与殿宇相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低沉的氛围,以此烘托出诗人在宫廷中复杂、沉重的心情以及宫廷环境给人的那种拘束感。“避人焚谏草”通过诗人小心翼翼避开他人焚烧谏草的行为,烘托出宫廷中谨小慎微的政治环境以及诗人对谏言一事的高度谨慎,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官场的复杂和微妙。
2. 分段赏析
首联:“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此联描绘了傍晚时分宫廷中的景象。“昼刻传呼浅”,白昼将尽,宫中报时的传呼声渐弱,点明时间的推移,暗示忙碌的朝堂事务接近尾声,营造出一种逐渐舒缓的氛围。“春旗簇仗齐”,春日里,宫廷仪仗队旗帜林立,整齐排列,展现出宫廷的庄严肃穆与皇家威严。诗人以工整的对仗开篇,从听觉和视觉角度,为全诗奠定了庄重且略带压抑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规律与秩序,为后文写自己退朝后的活动做铺垫。颔联:“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承接首联,描写退朝场景。“退朝花底散”,大臣们退朝后,在繁花簇拥下各自散去,花树为严肃的宫廷增添了一抹柔和色彩,也暗示了春日的生机,与首联“春旗”呼应,展现出宫廷生活在特定时刻的闲适一面。“归院柳边迷”,诗人在返回官署途中,于柳林边似有迷失之感。“迷”字一语双关,既实写柳林茂密、路径难辨,又巧妙传达出诗人在官场复杂环境中的迷茫心境,使单纯的写景之语蕴含深层情感,从宫廷大场景过渡到个人感受,自然流畅且富有韵味。颈联:“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转写宫中景色。“楼雪融城湿”,宫楼积雪消融,浸润城墙,描绘出一幅清冷、湿润的画面,暗示春日的料峭寒意,也给人以朦胧之感。“宫云去殿低”,宫中云朵低垂,似与宫殿相接,营造出压抑、沉闷的氛围。此联借景抒情,通过对积雪、湿城、低云等景象的描写,映射出宫廷政治环境的微妙与压抑,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虑借景含蓄表达,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在宫廷中的复杂心境。尾联:“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直抒胸臆,尽显诗人谨慎与疲惫。“避人焚谏草”,诗人效仿古人,避开他人焚烧谏书草稿,以防谏言泄露带来麻烦,生动体现出其作为谏官,在复杂官场环境下的小心翼翼,对政治风险的敏锐感知与谨慎应对。“骑马欲鸡栖”,天色渐晚,诗人骑马回家,如鸡将归巢,“欲鸡栖”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疲惫与渴望归家的心情,同时也暗示其在官场周旋一天后的身心俱疲,在谨慎履行职责的背后,有着对这种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倦意,使全诗情感达到深沉而复杂的高潮。
#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所谓嘉谋嘉猷,人告尔后于内,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也。
宋黄彻《碧溪诗话》
# 不难其浓丽,妙在幽雅,使人不见着力处。
唐郭云《增定评注唐诗正声》
# 杜诗妙在气象,此于退食时,能写出委蛇气象。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刘云:浓丽可想(“退朝”二句下)。刘云:焚谏草者,不欲人知也,此事君当然之体。结语读之数过,款款忠实。
明高棅《唐诗品汇》
上一篇:唐·白居易《思妇眉》
下一篇:唐·刘商《胡笳十八拍·第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