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大河里":我扬帆行舟黄河上,
# 大河:即黄河。
"积水穷天涯":秋水汇积远接天涯。
# 积水穷天涯:谓河水广大,与天相接。积水,指积聚的水。
"天波忽开拆":水天相接处忽然裂开豁口,
# 天波忽开拆:“天波”二句:谓水天一色,初无所见,远处忽现人烟稠密的郡城,仿佛水天相接出拆开一个口子。天波,指天空的云气,形容极为高远。拆,裂,开。郡邑,当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县(今山东聊城东北)。唐时济州治所(今山东茌平西南)与博州治所隔河相望,由济州治所渡河,首先即当抵达博州聊城。开拆:开放,开裂。裂,开。
"郡邑千万家":现出繁华的城邑万户千家。
# 郡邑:当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县(今山东聊城东北)。
"行复见城市":顺流前行又有城镇闪入眼中,
# 城市:即指清河。据《元和郡县志》卷一六载,博州西北至贝州百九十里。
"宛然有桑麻":宛然可见郊野的桑麻。
# 桑麻:桑树与苎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宛然:真切貌,清晰貌。
"回瞻旧乡国":回头瞻望我的故乡京洛,
# 回瞻旧乡国:“回瞻”二句:谓回望故乡,只见水波浩淼,与天相连。回瞻:犹回望。唐韦应物《酒肆行》:“回瞻丹凤阙,直视乐游苑。”旧乡国:故乡,指京洛。
"淼漫连云霞":只见洪波浩渺远连云霞。
# 连云霞:与天空之云霞相连,形容水波浩淼。,淼漫:一作“渺漫”,大水弥漫。淼,水大的样子。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渡河前往清河的旅程中黄河下游的壮观景致,以及郡邑、城市、农田等景象。在旅途结束回首时,因故乡被河水遮挡不见,从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写“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的大河景象,“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的城市景观,以及“宛然有桑麻”的田园风光,营造出一种开阔、宁静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同时在“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中借对故乡方向云霞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情景交融。远近结合:“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先写在大河中泛舟,看到河水茫茫,延伸到天涯,这是远景描写;“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则写接近城市时看到的田园景象,是近景描写。远近结合,使诗歌的画面感更加丰富,层次更加分明。对比:将大河的辽阔(“积水穷天涯”)与城市的繁华(“郡邑千万家”)进行对比,突出了不同景象的特点;同时,以眼前的城市、田园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故乡在云霞的笼罩下显得更加遥远,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3. 分段赏析
《渡河到清河作》的起笔“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寥寥数语,便将“积水穷天涯”的雄浑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王维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黄河波澜壮阔、浩浩荡荡的景象,尽显其雄壮与开阔,瞬间将读者带入到那片广袤无垠的水域之中。“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这两句,视角独特而精妙。诗人从水天一色之处的缝隙间望去,猛然瞥见“郡邑千万家”的繁华盛景。随着视线的推移,城市的轮廓逐渐清晰,而后城外阡陌纵横的农田也映入眼帘。诗句不仅气势恢宏,营造出壮美非凡的意境,更精妙地捕捉到了诗人在船上随波前行时特有的动态感受,下笔自然流畅却又不乏奇巧之致,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第五、六句“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细致描绘了诗人沿河而行时所目睹的繁荣景象。一方面,“行复见城市”暗示了盛唐时期人口众多、集市贸易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宛然有桑麻”中茂盛的桑麻,成为了平原以东地区城乡风景的一大独特标志,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结尾的“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诗人回首眺望,只见滔滔河水与天际相连,故乡却早已消失在视野之中,不见踪影。就在这一瞬间,浓浓的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虽诗已至此,然而那绵绵不绝的情思却仍在读者心中回荡,引发无尽的遐想。
4. 作品点评
王维的这首《渡河到清河作》,生动地描绘出黄河下游的独特景致。那积水茫茫,浩渺无边,波光粼粼与天际相连,尽显雄浑壮阔。山水相依间,山则崔嵬峥嵘,满是黛色葱郁,仿佛一尊巍峨的绿色巨擘,傲然挺立在天地之间,尽显磅礴之势;水则浩浩汤汤,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劈开重峦叠嶂,一泻千里,无边无际的浩渺之态,令人心潮澎湃。此诗所呈现出的这般雄浑阔大的气势,充分彰显了王维前期山水诗明朗大气的风格。在他的笔下,山的苍郁与水的浩瀚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极具震撼力的山水画卷,使观者仿若身临其境,心胸也随之开阔,沉浸于这壮美景色所带来的无尽震撼与遐思之中。
# 无边际的大水。此诗诗笔跌宕而照应结构谨严。“天涯”“天波”被“开拆”出千万人家,自然而然引出“城市”,在城市中见到家用作物,一切似只是随着诗人的行程合理展开,却写出雄浑气势,在雄浑气势之中,又透露着诗人丝丝细腻乡愁。尾句既以“回瞻”将诗中景物收束在了“淼漫连云霞”之中,又照应了诗首“积水穷天涯”之景,诗语回环,而诗味犹不尽。
现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古代文学博士张晨《王维诗全鉴》
上一篇:唐·钱起《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
下一篇:唐·崔道融《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