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yǒng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suì
lǎo
néng
chōng
shàng
wēi
dāng
shèn
qián
chéng
zhī
fān
xiāng
shǒu
qiān
guò
guān
mén
wàng
míng

译文

年岁已老怎么能再充作上等的骏马,体力衰微应当谨慎地谋划未来的路途。却不知为何忽然昂起头来,被牵着走过关门时竟徒劳地嘶鸣了一声。

逐句剖析

"岁老岂能充上驷":年岁已老怎么能再充作上等的骏马,

# 上驷:驾车的上等马。

"力微当自慎前程":体力衰微应当谨慎地谋划未来的路途。

# 力微当自慎前程:此乃见自然之关而感叹自己的人生之关。因为民言事而遭贬,不可不慎对前程也。慎前程:要时刻小心提防前面的路程。前程:未来的道路或境况。

"不知何故翻骧首":却不知为何忽然昂起头来,

# 翻骧首:反而昂起头来。骧首:马仰头也。

"牵过关门妄一鸣":被牵着走过关门时竟徒劳地嘶鸣了一声。

# 一鸣:《新唐书》卷二二三《奸臣传上·李林甫传》:“补阙杜琎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入关咏马》是唐代文学大家韩愈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和六年秋日,韩愈启程前往长安就任方员外郎之职,此诗便作于此次赴任途中。诗人借咏马抒怀,视角聚焦于马,字里行间交织着关切、怜惜与调侃之意——名为咏马,实则是以马自况,略作自嘲。表面观之,诗风轻松诙谐;细品之下,却满溢人生的辛酸苦涩,借马之态道尽自身的际遇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夏日,韩愈自河南令任上,调任朝议郎、职方员外郎兼上骑都尉,领奉诏命前往京城长安,途经潼关之际创作此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以老马过潼关为背景,借一匹岁老力微却仍试图昂首嘶鸣的老马写出了作者自己宦海浮沉的境遇与心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化用“立仗马”典故,“牵过关门妄一鸣”,《新唐书·李林甫传》记载:"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李林甫借仪仗马匹讽喻谏官,指出保持缄默可保富贵,直言进谏将遭贬斥,反映玄宗时期权臣压制言路的政治生态。与杜琎因谏言遭贬的历史事件相映合,隐刺朝堂进谏之危,亦暗含忧国恤民的情怀。其语言凝练刚健,借物抒怀,彰显了韩愈诗歌寓理于物的艺术特点。借物抒情:此篇虽题咏马,实则以马为喻抒发“牵过关门妄一鸣”的人生感慨。文字表象诙谐随性,内里却深蕴辛酸苦涩。托物言志:该诗以老马跨越潼关的行迹为依托,“岁老岂能充上驷”借马喻己,托马自况以寄寓深意,暗合诗人宦途起落的切身经历与内心波动。

3. 分段赏析

首句“岁老岂能充上驷”直入主题,“岁老”点明马的年龄已高,“上驷”指供贵族驾驭的良马,此处以马喻人,暗指诗人自感年事已高,难以再承担重任。“岂能”二字带自嘲意味,既承认现实的无奈,又隐含一丝不甘。次句“力微当自慎前程”紧承上文,“力微”进一步强调马(诗人自身)的衰弱,“自慎前程”则转为理性的自我告诫:既然体力不济,便该谨慎规划余下的路。这两句从“能力”与“心态”两方面,勾勒出一个清醒却略带颓唐的老者形象,为后文的转折做铺垫。第三句“不知何故翻骧首”笔锋突变,“翻骧首”指马昂首扬蹄、想要奔驰的姿态。诗人以“不知何故”追问,看似困惑,实则暗藏矛盾:明明自知年老力微,为何仍忍不住生出“奔跑”的冲动?这一动作打破了前两句的“自慎”,暴露出内心未灭的热望——即便现实限制重重,仍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末句“牵过关门妄一鸣”将矛盾推向高潮:“牵过关门”指马被人牵着穿过城门(或喻被现实束缚),“妄一鸣”则是徒劳地嘶鸣。这里的“妄”字耐人寻味:既是自嘲“鸣叫无用”,又暗含“即便无用也要发声”的倔强。马的形象至此立体起来——它不再是被动的衰老者,而是一个虽被现实牵制,仍愿意为国计民生牺牲前程的形象。全诗以马喻人,通过“岁老力微”与“翻骧妄鸣”的对比,刻画了一个清醒而倔强的老者形象。语言质朴如口语,却通过“岂能”“当自”“不知”“妄”等词的细微变化,将自嘲、无奈与不甘交织的复杂情感层层递进。诗人借马的处境,含蓄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未被充分施展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执着坚守,读来令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权德舆《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下一篇:唐·韩愈《嘲鼾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