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屐响省分携":在山洞中听到木屐声响,才想起分别之事,
# 分携:分离。,省:知。,洞:神仙洞府,喻歌伎所居。
"不是花迷客自迷":不是花儿迷住了客人,而是客人自己沉醉其中。
"珠树重行怜翡翠":在珍珠装饰的树间来回行走,怜爱着翡翠鸟,
# 珠树重行怜翡翠:《山海经·海外南经》:“三珠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树如柏,叶皆为珠。”左思《吴都赋》:“翡翠列巢以重行。”
"玉楼双舞羡鹍鸡":在玉楼中看到双人舞蹈,羡慕那如鹍鸡般优美的姿态。
# 玉楼双舞羡鹍鸡:谢惠连《雪赋》:“对庭鶤之双舞。”鹍鸡,似鹤,黄白色,见《楚辞·九辩》注。双舞、重行均指歌舞队列。怜、羡:均爱慕意。
"兰回旧蕊缘屏绿":兰草的旧蕊沿着屏风,呈现一片绿色,
# 缘屏:一作屏缘。缘:沿。,兰回旧蕊:指春天兰花重新开放。
"椒缀新香和壁泥":花椒点缀着新的香气,混合在墙壁的泥灰之中。
# 椒缀新香和壁泥:《西京杂记》:“温室以椒涂壁。”
"唱尽阳关无限叠":一曲《阳关》唱了无数遍,
# 阳关:乐曲名。因取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以为送别之词,中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反复歌唱,故名《阳关三叠》。
"半杯松叶冻颇黎":手中半杯松叶酒,杯中的冰块如同美玉般晶莹。
# 颇黎:宝玉名,此指玉杯。,松叶:酒名。庚信《赠周处士》:“方欣松叶酒。”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借宴饮抒怀的诗。诗描绘了幕僚宴饮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宴席上珠树、玉楼、兰蕊等华美意象所营造出的绮丽氛围,表达了诗人宦游期间孤寂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铺陈:“珠树重行怜翡翠,玉楼双舞羡鹍鸡。兰回旧蕊缘屏绿,椒缀新香和壁泥”前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宴会上华丽的景象。后两句则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进一步渲染。这四句诗通过对宴会中不同事物的细致描绘,从环境布置到人物姿态,从视觉到嗅觉,全方位地展现了宴饮的热闹与奢华,体现了铺陈手法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宴会现场的热烈氛围。用典:“珠树重行怜翡翠,玉楼双舞羡鹍鸡”此句暗引了《山海经》《西京杂记》等典籍。“珠树”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等记载,是神话传说中的神树,树上多明珠美玉,象征着美好、华贵且带有奇幻色彩的事物;“翡翠”常被视为珍贵的鸟类或玉石,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美好、华丽的事物或人的容貌姿态。“玉楼”在古代文学里常是华美建筑的象征;诗人借助这些典故,将宴会上的人物和场景与神话传说、古代文献中的美好形象相联系,营造出一种瑰丽虚幻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首联“洞中屐响省分携,不是花迷客自迷”:诗人从回忆写起,“洞中屐响”似在回忆某个特别的地方,听到屐响而想起曾经与同舍的分别。“不是花迷客自迷”则略带调侃,表明不是外界事物迷惑,而是自己沉醉其中,为下文描写饮席做铺垫。颔联“珠树重行怜翡翠,玉楼双舞羡鹍鸡”:描绘饮席上的美好场景,“珠树重行”营造出华丽的背景,“怜翡翠”“羡鹍鸡”将目光聚焦在如翡翠、鹍鸡般美好的人和舞蹈上,生动展现饮席上的精彩与美好,表达诗人的欣赏之情。颈联“兰回旧蕊缘屏绿,椒缀新香和壁泥”:刻画饮席所在室内环境,兰草的旧蕊沿着屏风生长,呈现一片绿色,椒缀的新香融入壁泥,使环境充满香气,从视觉和嗅觉角度展现环境的雅致,烘托饮席氛围。尾联“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回到饮席现场,人们反复唱着《阳关曲》,而诗人手持盛有松叶酒的冻琉璃杯。以唱曲和饮酒的场景,展现饮席的欢乐与热闹,同时《阳关曲》又隐隐透露出一丝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下一篇:唐·卢纶《送从叔牧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