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名标五":纪德(鸡)的名声在五德中显赫,
# 纪德名标五:《韩诗外传》:“夫鸡,头戴冠,文也。足传距,武也。见敌而斗,勇也。得食相呼,义也。鸣不失时,信也。鸡有五德,君犹沦而食之,其所由来近也。”名标:指名标于世。
"初鸣度必三":初次鸣叫时必叫满三次。
# 初鸣度必三:《记》:“鸡初鸣”。《史·历书》:鸡三号,卒明。注:夜至鸡三鸣,始为正月一日。度必三:谓公鸡每夜必定准时啼鸣三次。度:次。
"殊方听有异":远方听来声音不同,
# 异:异样。,殊方:远方,异域,此指夔州。
"失次晓无惭":即使漏叫也不羞愧。
# 失次晓无惭:赵曰:失次,犹《三国志》言失旦之鸡也。蔡邕赋:“时牢落以失次。”胡夏客曰:《楚国语》有鸡次之典,此次字所本。失次:次序错乱,指公鸡打鸣报错了时辰。惭:惭愧。
"问俗人情似":询问当地的风俗人情,其实和其他地方也有相似之处,
# 问俗人情似:不讲信用跟这里的人情相似。
"充庖尔辈堪":像鸡这样的东西,拿来当作食物也是可以的。
# 充庖尔辈堪:《左传》:“充君之疱。”充庖:只能充当厨房里做菜的原料。尔辈:指失次之鸡。堪:可。
"气交亭育际":节气交替、昼夜交接之际,
# 气交亭育际:《列子》:“亭之毒之。”注:“化育之意。”刘孝标启:“一物之微,遂留亭育。”气交:造化之气交替。亭育:养育。
"巫峡漏司南":巫峡这里的时光也在如司南指示方向一样缓缓流逝着。
# 巫峡漏司南:《韩非子》: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梁元帝诗:“刻漏铭司南。”按:司南,有四说。朱云:夔州在南,鸡司昏晓,今失其司晨之职,故曰“巫峡漏司南。”【顾注】鸡为火德之精,南方属火,故曰司南。【远注】指南车有南北定向,如鸡鸣有子午定候。《春秋说题词》:鸡为积阳,南方之象,阳出鸡鸣,以类感也。已上数说,皆指夔鸡漏失司晨,与殊方失次犯重,今从黄生注,直指晓漏开说,更有蕴藉。司南:司晨,谓雄鸡报晓。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写鸡有“五德”,初鸣应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为后文写荒鸡失次做铺垫。颔联“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诗人身处异地,听到鸡叫感觉不同,荒鸡打鸣失序却毫无羞愧,为下文讽刺当地风俗埋下伏笔。颈联“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由鸡失次联想到当地风俗人情,又提到鸡可充庖,将鸡与当地生活、人情联系起来。尾联“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以巫峡司南作结,含义深刻,暗示当地风气不正,如同荒鸡失次。整首诗借鸡这一事物,层层深入,委婉地表达了对当地风俗的讽刺。
上一篇:唐·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