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u
sēng
yán
luó
shì
yīn
wèi
shī
xiě
zhī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2
jūn
yán
luó
shàng
róng
jiàn
jiǔ
yín
jiàn
gāo
yuán
zhuàng
xiōng
yǒng
lái
shēn
宿
zuì
gāo
fēng
zhān
wàng
hào
lín
hǎi
hēi
tiān
kuàng
xīng
chén
lái
rén
shì
shí
dāng
fěi
yīn
téng
zhèn
guāng
jīng
bèi
jiàn
yǐng
kāi
lóng
lín
shū
ruò
wàn
chí
jīng
sǒng
yūn
lún
yòu
guǎng
广
yuè
zòu
jīn
shí
hán
bēi
xīn
yǒu
líng
guài
jìn
lái
bīn
yīn
yáng
dié
yòng
shì
nǎi
zuò
chén
tiān
míng
sāng
xīn
xīn
chì
qiān
wàn
yǒng
chū
huáng
jīn
lún
xià
shì
shēng
fēi
zhōng
chén
yǎng
wèng
kǒu
wèi
yún
hàn
jīn
shì
rén
xìn
ěr
fāng
cùn
duó
jūn
ān
zhī
shì
tīng
wài
guài
è
chén
yōu
yōu
xiǎng
fāng
nǎi
bēi
shuǐ
bīn
zhī
xiǎo
tiān
ān
néng
shí
zhēn

译文

你告诉我罗浮山上,很容易就能看到天边的尽头。随着高度的增加,天地间的元气愈发壮大,汹涌澎湃,仿佛托举着身体。夜晚住在最高峰,放眼望去,浩瀚无垠,没有邻近的山峰。大海一片漆黑,天空辽阔无垠,星辰仿佛近在咫尺,逼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时正值月缺,阴暗的物体肆意腾跃。阳光从鲸鱼背上喷薄而出,剑影划开龙鳞般的波光。突然间,仿佛有万马奔腾,旌旗在波涛中翻涌。又好像有宏大的乐章奏响,金石之声中带着悲凉。我怀疑有巨大的神灵降临,各种怪物纷纷前来。阴阳交替,黑夜变成了清晨。黑夜变成了清晨。天鸡鸣叫,扶桑树在晨光中渐渐明亮。赤红的波涛绵延千里,一轮金色的太阳从海面升起。俯瞰大地,万物的气息渺小如尘埃,如同从缝隙中看到的景象。醯鸡抬头望着瓮口,也以为那是银河的尽头。世人只相信自己的耳目,用有限的见识去衡量天地。哪里知道,在视听之外,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象。悠悠地想着,这不过是杯水之滨,真正的天地广阔无垠。知道自身的渺小,才能明白天地的浩瀚,否则怎能识得真相呢?

逐句剖析

"君言罗浮上":你告诉我罗浮山上,

"容易见九垠":很容易就能看到天边的尽头。

# 九垠:九重。

"渐高元气壮":随着高度的增加,天地间的元气愈发壮大,

"汹涌来翼身":汹涌澎湃,仿佛托举着身体。

"夜宿最高峰":夜晚住在最高峰,放眼望去,

"瞻望浩无邻":浩瀚无垠,没有邻近的山峰。

"海黑天宇旷":大海一片漆黑,天空辽阔无垠,

"星辰来逼人":星辰仿佛近在咫尺,逼得人喘不过气来。

"是时当朏魄":这时正值月缺,

# 朏魄:新月的月光。亦用为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

"阴物恣腾振":阴暗的物体肆意腾跃。

"日光吐鲸背":阳光从鲸鱼背上喷薄而出,

"剑影开龙鳞":剑影划开龙鳞般的波光。

"倏若万马驰":突然间,仿佛有万马奔腾,

"旌旗耸奫沦":旌旗在波涛中翻涌。

"又如广乐奏":又好像有宏大的乐章奏响,

"金石含悲辛":金石之声中带着悲凉。

"疑其有巨灵":我怀疑有巨大的神灵降临,

# 巨灵:神话传说中劈开华山的河神。

"怪物尽来宾":各种怪物纷纷前来。

"阴阳迭用事":阴阳交替,黑夜变成了清晨。

"乃俾夜作晨":黑夜变成了清晨。

"咿喔天鸡鸣":天鸡鸣叫,

"扶桑色昕昕":扶桑树在晨光中渐渐明亮。

"赤波千万里":赤红的波涛绵延千里,

"涌出黄金轮":一轮金色的太阳从海面升起。

"下视生物息":俯瞰大地,万物的气息渺小如尘埃,

"霏如隙中尘":如同从缝隙中看到的景象。

"醯鸡仰瓮口":醯鸡抬头望着瓮口,

# 醯鸡:神话中天上的鸡。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亦谓云汉津":也以为那是银河的尽头。

"世人信耳目":世人只相信自己的耳目,

"方寸度大钧":用有限的见识去衡量天地。

"安知视听外":哪里知道,在视听之外,

"怪愕不可陈":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象。

"悠悠想大方":悠悠地想着,这不过是杯水之滨,

"此乃杯水滨":真正的天地广阔无垠。

"知小天地大":知道自身的渺小,才能明白天地的浩瀚,

"安能识其真":否则怎能识得真相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通过描写僧人讲述的罗浮山气象,展现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天地广袤而人类认知有限的深刻感悟。诗中描绘了罗浮山的高峻与壮美,以及山中昼夜交替、阴阳变化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日出、星辰、云海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罗浮山的神秘与壮丽。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类认知局限的感慨,指出世人往往只凭耳目所见来判断事物,却忽略了更广阔的天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刘禹锡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更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类认知局限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罗浮山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绘了罗浮山的高峻与壮美,以及山中昼夜交替、阴阳变化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日出、星辰、云海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罗浮山的神秘与壮丽。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类认知局限的感慨,指出世人往往只凭耳目所见来判断事物,却忽略了更广阔的天地。诗人通过对罗浮山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深度。

2. 写作手法

夸张:“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在高峰之上,天宇广阔、星辰低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浩瀚无垠的宇宙感。拟人:“日光吐鲸背,剑影开龙鳞。”诗人将日光比作鲸鱼的背,剑影比作龙鳞,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动的拟人化特征,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用典:“君言罗浮上,容易见九垠。”诗人通过罗浮山的传说,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同时借助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虚实结合:“疑其有巨灵,怪物尽来宾。”诗人将现实中的自然景观与幻想中的“巨灵”“怪物”相结合,虚实相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第一联:“君言罗浮上,容易见九垠。”诗人开篇点题,提到罗浮山上可以轻易看到遥远的天际(九垠)。这里的“九垠”象征着宇宙的尽头,暗示罗浮山的高峻和神秘。第二联:“渐高元气壮,汹涌来翼身。”随着高度的增加,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元气愈发壮盛,仿佛汹涌的气流托举着身体。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第三联:“夜宿最高峰,瞻望浩无邻。”诗人夜宿罗浮山的最高峰,四顾无人,视野开阔。这里的“浩无邻”不仅描绘了山峰的孤高,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第四联:“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在黑暗的海面和广阔的天空下,星辰显得格外明亮,仿佛近在咫尺。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宇宙的浩瀚和星辰的璀璨。第五联:“是时当朏魄,阴物恣腾振。”此时正值月缺之时,阴暗的物体在黑暗中肆意活动。这里的“朏魄”指月缺,象征着黑暗与未知。第六联:“日光吐鲸背,剑影开龙鳞。”太阳从鲸鱼的背上升起,剑光闪烁,如同龙鳞展开。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日出时的壮丽景象。第七联:“倏若万马驰,旌旗耸奫沦。”景象突然变得如同万马奔腾,旌旗飘扬。这里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变幻莫测。第八联:“又如广乐奏,金石含悲辛。”又如同天上的仙乐奏响,金石之声中透露出悲凉。这里的“广乐”象征着天上的音乐,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第九联:“疑其有巨灵,怪物尽来宾。”诗人怀疑这里有巨大的神灵存在,各种怪物纷纷前来。这里通过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第十联:“阴阳迭用事,乃俾夜作晨。”阴阳交替,黑夜逐渐变为黎明。这里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规律的运行。第十一联:“咿喔天鸡鸣,扶桑色昕昕。”天鸡啼鸣,扶桑树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的“扶桑”是神话中的神木,象征着日出之地。第十二联:“赤波千万里,涌出黄金轮。”红色的波浪延伸千里,太阳如同黄金轮般升起。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日出的壮丽。第十三联:“下视生物息,霏如隙中尘。”俯瞰大地,万物的气息如同缝隙中的尘埃般渺小。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宇宙的宏大和人类的渺小。第十四联:“醯鸡仰瓮口,亦谓云汉津。”醯鸡(一种小昆虫)仰望瓮口,也以为那是银河的入口。这里通过比喻,讽刺了人类的狭隘视野。第十五联:“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钧。”世人只相信自己的耳目,用有限的智慧去衡量宇宙的奥秘。这里批判了人类的自大和无知。第十六联:“安知视听外,怪愕不可陈。”人们怎知在视听之外,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奥秘无法言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第十七联:“悠悠想大方,此乃杯水滨。”诗人感慨宇宙的浩瀚,罗浮山不过是杯水之滨。这里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宇宙的敬畏和对人类认知的谦卑。第十八联:“知小天地大,安能识其真。”诗人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无法真正理解宇宙的真理。这里以哲理结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夜半见日事。山不甚高,而夜见日,甚可异也。

宋苏轼《游罗浮山一首示子过》

# 景奇语奇,登山时却实有此事。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下一篇:唐·孟浩然《登安阳城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