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运金气":大暑时节暑气如金气运行,
# 暑:一作火。
"荆扬不知秋":荆扬一带感受不到秋天的凉意。
"林下有塌翼":树林里有翅膀低垂的鸟,
"水中无行舟":水中没有行驶的船只。
"千室但埽地":千家万户只能清扫地面,
"闭关人事休":关闭门户,停止人际交往。
"老夫转不乐":我变得更加不快乐,
# 夫:一作大。
"旅次兼百忧":旅途之中又增添了诸多忧愁。
"蝮蛇暮偃蹇":傍晚时分蝮蛇盘曲着,
"空床难暗投":空床之上在黑暗中难以安睡。
"炎宵恶明烛":炎热的夜晚厌恶明亮的蜡烛,
"况乃怀旧丘":更何况我还怀念故乡。
"开襟仰内弟":敞开衣襟仰望内弟,
# 弟:一作第。
"执热露白头":在酷热中露出满头白发。
"束带负芒刺":束紧衣带仿佛背负芒刺般难受,
"接居成阻修":与你相邻居住却难以相见。
"何当清霜飞":什么时候寒霜降临,
"会子临江楼":能在临江楼与你相会。
"载闻大易义":听闻你深谙《易经》的义理,
"讽兴诗家流":擅长创作讽喻寄托的诗歌。
# 兴:一作咏。
"蕴藉异时辈":你含蓄宽容,不同于同时代的人,
"检身非苟求":自我约束并非随意而为。
"皇皇使臣体":你作为使臣,光彩照人,
"信是德业优":确实品德高尚、事业优秀。
"楚材择杞梓":如同楚国挑选优质的杞梓木材,
"汉苑归骅骝":汉朝招揽良马骅骝,你定会被重用。
"短章达我心":用这简短的篇章表达我的心意,
"理为识者筹":希望能与知音之人谋划探讨。
# 为:一作待。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描写大暑时的酷热景象,“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借炎热的天气烘托自己内心的烦闷与忧愁,以及所处环境的艰难,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奠定基调。象征:“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以“塌翼”的鸟和无法行驶的舟船象征在酷热和艰难处境下自身的无奈与无力;“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用蝮蛇象征暑夜的危险与不可测,暗示自己内心的不安。直抒胸臆:“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等语句,直接表明自己内心的忧愁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依赖,情感表达真挚强烈。用典:“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运用典故,以楚国挑选优质木材、汉朝招揽良马,比喻朝廷应选拔像崔评事这样的优秀人才,既赞美了友人,又表达了对其未来仕途的期许。
2. 分段赏析
开头“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描绘了大暑时炎热的气候,荆扬地区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凉意。林下有翅膀低垂的鸟,水中没有船只行驶,既写出了天气炎热使生物和环境都受到影响,也暗示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行动受限、生活艰难。“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进一步写人们因炎热而闭门不出,世间人事都停歇了,诗人自己也变得更加不快乐,在旅途中充满了各种忧愁,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心情。“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写傍晚时蝮蛇横行,自己在空床上难以安睡,炎热的夜晚讨厌明亮的蜡烛,更增添了对旧居的怀念,通过描写具体的情景和感受,深化了忧愁和思念的情感。“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诗人想到内弟,在炎热中思念他而愁白了头,觉得自己束带为官如同背负芒刺般难受,且与内弟相隔遥远难以相见,表达了对内弟的仰赖和相聚不得的遗憾。“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期盼着清霜降临的时候能与内弟在临江楼相聚,接着称赞内弟懂得《易经》的义理,在诗歌创作上有兴寄,含蓄而有内涵,自我约束并非苟且之人,表达了对内弟的赞赏。“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继续赞美内弟作为使臣有庄严的体统,品德和才能都很优秀,如同优秀的人才和骏马,最后表明写这首短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希望能得到理解,收束全诗。
上一篇:唐·韦庄《即事》
下一篇:唐·薛涛《咏八十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