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chí
chūn
yà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dào
liáng
duō
zhì
jīn
chì
luàn
wéi
qún
qiě
xiū
chàng
wàng
kàn
chūn
shuǐ
gèng
kǒng
guī
fēi
yún
qīng
chūn
jìn
huán
xiāng
sài
nìng
lùn
shàng
yǒu
shuāng
chì
zài
yún
tiān
zhōng
yuǎn
wēi
zēng
zhuó
jué
fáng

译文

自古以来,稻粱(粮食)总是不够充足,直到如今,㶉鶒鸟仍然成群结队地在水边觅食。不要因为它们的聚集而感到惆怅,看着春天的水面,反而更担心它们在暮色中飞回时,会被云层隔断。青春即将过去,它们急切地想要回到故乡,哪怕北方边塞仍有霜冻,也阻挡不了它们的归途。虽然它们的翅膀能够飞向高远的天空,但力量终究有限,必须警惕那些潜在的猎鸟的工具,以防被捕捉。

逐句剖析

"自古稻粱多不足":自古以来,稻粱(粮食)总是不够充足,

"至今鸂鶒乱为群":直到如今,㶉鶒鸟仍然成群结队地在水边觅食。

"且休怅望看春水":不要因为它们的聚集而感到惆怅,看着春天的水面,

"更恐归飞隔暮云":反而更担心它们在暮色中飞回时,会被云层隔断。

"青春欲尽急还乡":青春即将过去,它们急切地想要回到故乡,

"紫塞宁论尚有霜":哪怕北方边塞仍有霜冻,也阻挡不了它们的归途。

"翅在云天终不远":虽然它们的翅膀能够飞向高远的天空,

"力微矰缴绝须防":但力量终究有限,必须警惕那些潜在的猎鸟的工具,以防被捕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官池春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通过描绘春雁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归途艰难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第一首诗叹雁群失所,归途被暮云阻隔;第二首诗则表达归思之急与归路之难,暗示诗人虽有归乡之心,但力不从心。总体而言,这组诗通过对春雁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和对归途的渴望,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㶉鶒乱为群。”:诗人以“稻粱不足”暗示生活的艰辛,以“鸂鶒乱为群”描绘春雁无依的景象,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后两句:“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诗人劝诫不要因春水而惆怅,更担心归途被暮云遮断,隐喻了对未来的忧虑。第二首:前两句:“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诗人以“青春欲尽”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紫塞尚有霜”暗示归途的艰难。后两句:“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诗人以“翅在云天”象征希望,但提醒即使力量微弱,也要警惕矰缴的威胁,表达了对未来的警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胡曾《咏史诗·金牛驿》

下一篇:唐·马戴《白鹿原晚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