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ǐ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róng
shuāi
bìn
kāi
yán
shǔ
fāng
zhú
fēn
shàn
lèi
sòng
jiǔ
chuán
xiāng
jiāng
hǎi
sān
nián
qián
kūn
bǎi
zhàn
chǎng
shuí
néng
mǐng
dǐng
yān
qīng
zhāng

译文

夜以继日的酒会还容得我鬓发衰白的人,这幕府开设筵席是在我远离家乡的地方。灯烛流淌的泪珠分滴在歌女扇子上,夜风吹来了细雨伴送着满船的酒香。我漂泊江湖,作了三年幕客,这莽苍天地,变成了百战之场。在此时此刻,谁能推辞酩酊一醉,我长久躺着,赛过刘桢病卧清漳。

逐句剖析

"卜夜容衰鬓":夜以继日的酒会还容得我鬓发衰白的人,

#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多指暮年。唐卢纶《长安春望》,卜夜:春秋时齐陈敬仲为工正,请桓公饮酒,桓公高兴,命举火继饮,

"开筵属异方":这幕府开设筵席是在我远离家乡的地方。

# 异方:指他乡;外地。唐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开筵:设宴;摆设酒席。《晋书·车胤传》:“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烛分歌扇泪":灯烛流淌的泪珠分滴在歌女扇子上,

# 歌扇:古时歌舞者演出时用的扇子,用以掩口而歌。唐戴叔伦《暮春感怀》。

"雨送酒船香":夜风吹来了细雨伴送着满船的酒香。

# 酒船:一指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二指酒杯。此用晋代毕卓典故。

"江海三年客":我漂泊江湖,作了三年幕客,

# 三年客:指作者在蜀地已经三年。,江海:泛指四方各地。唐杜甫《草堂》

"乾坤百战场":这莽苍天地,变成了百战之场。

# 乾坤:称天地。

"谁能辞酩酊":在此时此刻,谁能推辞酩酊一醉,

# 酩酊:大醉貌。唐元稹《酬乐天劝醉》诗:“半酣得自恣,酩酊归太和。”

"淹卧剧清漳":我长久躺着,赛过刘桢病卧清漳。

# 清漳:漳河上游的一大支流,在山西省东部。,淹:久留,久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描绘诗人在异乡夜饮的场景,通过“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细腻刻画宴饮氛围,借景抒情,融入自身三年漂泊江海的客居之愁与对“乾坤百战场”国家战乱的忧虑。诗中运用对仗,如“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工整且深化情感,又以刘桢卧病漳水典故自比,凸显愁苦。首联点明夜饮与异乡背景,颔联营造忧伤氛围,颈联拓展情感深度,尾联借典故强化无奈。整首诗沉郁顿挫,将个人身世与时代沧桑紧密相连,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忧国伤己的典型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夜饮》为李商隐所写。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战乱频繁,“乾坤百战场”便是对这一混乱社会环境的写照。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长期漂泊异乡。写作此诗时,他已“江海三年客”,在各地辗转任职,寄人篱下,饱受漂泊之苦。在异乡的一次宴饮中,面对眼前情景,诗人感慨自己多年漂泊的境遇以及国家的动荡局势,内心充满忧愁与无奈,遂作此诗以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以宴饮为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开筵夜饮的场景,借“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等宴饮细节营造出略带忧伤的氛围,同时通过“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体现自身三年漂泊的客居愁苦以及对国家战乱频仍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身世的感怀与对时代的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借助“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所描绘的宴饮场景中的烛泪、歌扇、细雨、酒船等景象,将诗人漂泊异乡的忧愁、无奈之情融入其中,使情感在景物描写中自然流露。用典:“淹卧剧清漳”使用刘桢卧病漳水的典故,诗人以刘桢自比,含蓄地表达自己漂泊异乡、卧病在床,且内心愁苦更甚于刘桢的境遇,丰富诗歌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联“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点明在异乡开筵夜饮,“衰鬓”暗示诗人历经沧桑,流露出漂泊异地的孤寂与岁月流逝之感,为全诗奠定忧愁基调。颔联“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从视觉与嗅觉着笔,“烛分歌扇泪”将烛影与歌扇上的泪影交融,营造哀伤氛围,“雨送酒船香”借细雨送香,以乐景衬哀情,强化内心的愁绪。颈联“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江海三年客”直言自身三年漂泊之苦,“乾坤百战场”描绘国家战乱频仍,从个人身世延展至家国之悲,拓宽情感深度与广度。尾联“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用刘桢卧病漳水典故,以反问强调唯有借酒消愁,尽显诗人漂泊异乡、卧病难愈的无奈与悲苦。整首诗层层递进,借宴饮抒身世之慨与家国之忧。

4. 作品点评

《夜饮》语言凝练且细腻,“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寥寥数语便营造出微妙而忧伤的宴饮氛围,为抒情铺垫。借景抒情与用典的手法运用巧妙,将个人漂泊之愁与对国家战乱的忧虑融入景中,又借刘桢典故深化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从结构上看,四联层层递进,从异乡夜饮的场景描绘,到身世感慨,再到对时代的忧虑,最后以无奈悲苦收束,情感脉络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若“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则绝类老杜。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四语风味(末四句下)。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极拟少陵。冯班:何如老杜?义山本出于杜,“西昆”诸君学之,而句格浑成不及也。纪昀:三句纤,五六沉雄。王荆公谓近杜,良然。末“淹卧”句集中凡两见,盖用刘公干“嗟余婴疴疢,窜身清漳溃”之语,然终为牵强。

明末清初冯舒《瀛奎律髓汇评》

# 结句复《崇让宅东亭》诗,俱不甚连。何焯云:“百战场”,言党人更相倾轧也。乾坤以内,剧于战争,戎马遍地,江海无处侧足,有逾卧病,况以忘死故,能不醉也?

清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辑评》

# 衰鬓殊方,何心歌扇酒船之东?顾连年江海,百战乾坤,如此身世,那能淹卧一室,不借酩酊以为消逍之地耶?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五六指事中兼含身世之感,非强摹悲壮之钝汉也。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 五六高壮,使通篇气力完足。三句小样。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雉媒》

下一篇:唐·苏颋《咏死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