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度锦江游":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
# 锦江:又称锦里、锦官城,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成都的别名,见李白《蜀道难》注。江:一作城。,两度:两次。
"前值东风后值秋":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
# 东风:这里指刮东风的时候,指代春天。,值:适逢,这里作“在”字解。
"芳草有情皆碍马":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
# 碍马:碍住马蹄。,芳草:香草。
"好云无处不遮楼":彩云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
# 遮楼:楼上的太阳被云遮蔽。,好云:成都平原雨多,晴日则有云的日子多。
"山将别恨和心断":愈来愈远的山景牵动了离别之愁,
# 心:一作肠。,别恨:离别之愁。,将:一作牵。
"水带离声入梦流":山景断(从视线中消失)时肠也断了。
# 离声:别离的声音。
"今日因君试回首":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
# 因君试回首:一作不堪回首望。君,指作者遇见的故人。
"澹烟乔木隔绵州":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
# 绵州:州名,隋始置,治所在巴西县(今绵阳东),其辖地相当于今天四川省罗江上游以东,潼河以西江油、绵阳间的涪江流域。,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盛的木本植物。乔:一作“高”。,澹烟:淡淡的烟雾。澹:一作古。一作淡。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描绘了诗人一年两次游览锦江的经历,借告别锦江山水时的离愁别恨之景,表达了对蔡氏兄弟的深厚友情,寄托了对他们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锦江的留恋。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把离别之恨、离别的声音融入山和水之中,借山水之景抒发内心的离情别绪,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蕴藉。拟人:“芳草有情皆碍马”,将芳草赋予人的情感,仿佛它们因有情而有意阻挡马儿前行,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锦江景色的留恋。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赋体叙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锦江乃著名胜景,能游览一次便足以令人欣喜,更何况诗人“一年两度”前往,且皆在最宜游览之季。两个“值”字,巧妙蕴含着恰逢春秋佳日之意。此二句所饱含的情感,贯穿全诗始终。颔联具体描绘在锦江的游览踪迹,极力展现所见之美,写景之笔饱含浓郁情感。“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精准捕捉锦江美景之神韵,堪称全诗最富诗意之句。这两句分别承接“前值东风”与“后值秋”,生动表达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眷恋。上句绘春景,下句摹秋景。实则是诗人自身沉醉于自然美景,却偏将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日游锦城,锦江畔芳草繁茂,诗人流连忘返,诗中却言连绵芳草如友人般依依有情,似有意绊住马蹄,不让其离去。秋日游锦城,秋云舒卷,与楼台相互映衬,景色更胜,故而称“好云”。诗人为之陶醉,却说美丽云彩饱含深情,为挽留自己,特意将楼台层层遮蔽。“碍马”“遮楼”,虽未直接写人,却处处可见人的踪迹。用笔简洁含蓄,给人以广阔想象空间。“碍”“遮”二字笔法巧妙,从对面着笔将人写出,还带几分俏皮。如同将“可爱”反说为“可憎”“讨厌”,此处用“碍”与“遮”描述令人陶醉之事,正话反说,别具一番风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选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从容,达到出神入化之境。颈联抒写告别锦江山水时的离愁别恨,极力渲染别去之艰难。在离人眼中,锦江的山峦仿佛因自己离去而满含别恨,锦江的流水也似带着离情,发出呜咽之声。美丽迷人的锦城,着实令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中间两联分别借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彩云、山脉、河流的可爱与多情,来传达对蔡氏兄弟的情谊,寄托对他们的思念。作者不直接诉说蔡氏兄弟的多情,仅描绘锦城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含蓄而韵味十足。末联借寄书蔡氏兄弟之机,再次抒发对锦江的眷恋之情。诗人将中间两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所蕴含的缠绵情意,都归结于对友人的思念,言:“今日因思念你们,回首遥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雾缭绕。”以乔木高耸、淡烟迷蒙之画面寄托情思,收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尽。
4. 作品点评
此诗情感诚挚动人,意象独特新颖,结构布局精巧严谨,无疑是一件精雕细镂、精巧绝伦的作品。
# 程元初曰:诗人赋及国家与君子、小人处,嫌于伤时,不敢明言,皆托意讽喻。如……“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芳草”比小人,“马”喻势利之辈,“好云”喻谗佞,“楼”比钧衡之地。若此之类,可谓言近而意深。隐以讽刺久闲场屋。友人刘费赠诗云:“人皆言子屈,我独以为非。明主皆难谒,青山何不归?”隐见之,遂起归欤之思。此诗“芳草”、“好云”一联,正刺时事,不胜愤恨也。后四句言己自归后,与蔡氏昆仲不免烟树隔去,回忆锦城两度相游,竞成往事;别离之念不深也乎?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前半追叙旧游,后半感伤远别:大开大合,真七字中之正体也。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锦江佳景,春秋为最。一年两度,正值二时。
清屈复《唐诗成法》
# 分承春秋,兴会绝佳(“芳筚有情”联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上四句言自己在蜀乐事。“山将”一联,言去蜀以后常不能忘。末句因故人去彼,犹回想依依也。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三四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若但以佳句取之。则皮相矣。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下一篇: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