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星寥落春云低":在晨星寥落、春云低飞时分,
# 低:低垂。,寥落:稀疏。,晓星:晨星。
"初闻百舌间关啼":开始听到百舌鸟唧唧的鸣声。
# 间关:鸟叫声。
"花树满空迷处所":百舌鸟不知自己该落在何处,
# 迷:分辨不清。,树:一作枝。
"摇动繁英坠红雨":它到处摇动繁花,使红花如雨凋零。
# 红雨:比喻落花。,坠:落下。,繁英:繁华。
"笙簧百啭音韵多":它的鸣声像笙簧一样音调多变,
# 啭:通“转”,变换。,笙簧:笙是一种吹奏乐器,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齐的竹管制成,管端安有发音的簧片,用口吹奏。
"黄鹂吞声燕无语":使得善唱的黄鹂和燕子都不敢再啼鸣。
"东方朝日迟迟升":朝阳从东方慢慢升起,
# 迟迟:慢慢地。
"迎风弄景如自矜":百舌鸟迎风弄影得意洋洋。
# 自矜:自尊自大。,弄景:卖弄自己的身影。景:通“影”,指身影。
"数声不尽又飞去":在花树丛中叫了几声又飞走,
"何许相逢绿杨路":哪里又见到它们?在绿杨树上。
# 何许:如何,怎么。许,一作处。
"绵蛮宛转似娱人":它的鸣声宛转悦耳,好像叫人娱乐,
# 娱人:讨人欢喜。,绵蛮:鸟叫声。
"一心百舌何纷纷":一心播弄嘴舌,声调变出这么多花样。
# 纷纷:众多。,百舌:指变化百出的腔调。
"酡颜侠少停歌听":酒酣脸红的游侠少年停止了唱歌在倾听,
# 侠少:美少年,指花花公子。,酡颜:满脸醉容。酡,喝酒后脸上发红。
"坠珥妖姬和睡闻":枕边坠了耳饰的艳妇也带着睡意在欣赏。
# 和睡:带着朦胧的睡意。,妖姬:妖艳的贵妇人。,珥:用珠玉做的耳环。,坠:垂挂。
"可怜光景何时尽":百舌鸟的美好光景不知何时就会结束,
# 可怜:可爱。
"谁能低回避鹰隼":有谁能够低飞躲避凶猛的鹰隼呢?
# 隼:一种勇猛的鸟,似鹰,比鹰略小。旧说鹰隼击杀鸟雀,多在秋天,而百舌鸟最活跃的却是春季,因此,这时它用不着躲躲闪闪,逃避鹰隼。,低回:迂回曲折,躲躲闪闪。,谁能:哪能,哪会。
"廷尉张罗自不关":廷尉设网捕鸟,当然不会合拢网口,
# 罗:捕鸟的网。,廷尉:秦汉时掌管刑法的官。
"潘郎挟弹无情损":潘岳挟弓弹射,手下并无情面可讲。
# 挟弹:夹持弹弓。,潘郎:指西晋时的潘岳。潘郎挟弹的故事,见《晋书·潘岳传》。这句是说,像潘郎这样的花花公子,虽然夹持弹弓,却无意损害百舌鸟。
"天生羽族尔何微":在天生鸟类当中,你是多么渺小啊,
# 微:渺小。,尔:你们,指百舌鸟。,羽族:有翅动物的总称。
"舌端万变乘春晖":你炫耀舌端万变的本领,只能趁着春光。
# 春晖:春光。
"南方朱鸟一朝见":待到炎热的夏天一旦出现,
# 见:通“现”。,朱鸟:凤凰。旧时认为凤凰出现,天下太平。这里用以指作者心目中“法大行”(彻底实行法治)所将来的政治清明的景象。
"索漠无言蒿下飞":你就要无精打采地闭口躲进草莽。
# 蒿:一种野草。,索漠:神情沮丧的样子。漠,一作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百舌吟》体裁为七言古诗,题材属于咏物诗,借百舌鸟讽刺当时政治生活中那些巧言善变的势利之徒。
2. 写作手法
象征:诗中的百舌鸟象征着那些才华横溢但在政治上不得志的人。春天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机遇,而秋风则象征着人生的挫折和困境。例如“百舌旧饶声,从此将何言?”暗示了在恶劣的环境下,有才华的人也会受到压抑,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通过这些象征手法,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具体的形象中,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借景抒情:诗中描绘了许多自然景象,如春风中的花草、双燕,秋风中的西园等,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写来烘托诗人的情感。如“春风千花百草香,紫兰红蓼飘芬芳”,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而“秋风忽洒西园泪”,则借秋风中的西园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悲伤和凄凉之情。
3. 分段赏析
《百舌吟》全诗共二十二句,可清晰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十四句为开篇之章,后八句构成收尾之篇。诗的开篇,着重勾勒百舌鸟活跃的时令与周遭之景,细腻描摹出它们刻意炫耀、得意鸣叫的姿态与声响。起首六句,聚焦于季节与环境描绘。春日清晨,云层低垂、星辰黯淡之际,便能听见百舌鸟“间关”啼鸣。循声而望,繁花似锦的枝头花瓣如雨飘落,百舌鸟的啼叫仿若“笙簧”奏鸣,灵动多变,让素有悦耳鸣声之称的黄莺和燕子都自惭形秽,不再发声。此六句中,写景宛如色彩浓烈的油画,明艳动人,为凸显百舌鸟叫声作铺垫;“初闻”直接点明百舌啼叫,“笙簧”加以比喻,“黄鹂”进行反衬,多维度展现百舌鸟的善鸣,生动鲜活,使人身临其境。后续八句,诗人转而刻画百舌鸟的自鸣得意。或许因其叫声太过美妙,连东方旭日都迟迟升起。此时,百舌鸟愈发得意,“迎风弄景”,在花柳与绿杨间穿梭,啼声“绵蛮宛转”,似在刻意讨好。果不其然,其叫声赢得“酡颜侠少”与“坠珥妖姬”青睐,令他们停止歌舞、静卧聆听。这八句在前六句基础上递进,讽刺意味渐显且不断加深。不过,这种讽刺并非直白表露,而是借写景、描摹与抒情的巧妙融合,委婉自然地呈现。尤其是“酡颜”二句,将百舌鸟叫声与豪门中醉生梦死之徒相连,瞬间使其善鸣多变失去可爱之处,反倒令人心生厌恶,尽显诗人高超笔法。从“可怜光景何时尽”至诗末为第二部分,着重揭示百舌鸟“舌端万变”的悲惨结局与短暂命运。“可怜光景何时尽”一句,讽刺之意更浓,言外之意是看其得意能维持多久。接着,诗人从两方面指出百舌鸟难以逃脱的厄运。其一,来自暗处的袭击,鹰隼的突袭防不胜防,即便与酷吏设网无关,潘岳般游乐少年的无情弹射也难以躲避。其二,时光无情流逝。百舌鸟本是微小飞禽,其“舌端万变”全赖美好春光。然而春天终会离去,入秋之后,百舌鸟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再也无法啼叫,只能在蒿草间仓皇乱飞。这几句尽显诗人对百舌鸟的鄙夷,同时也带有警示意味,似在劝诫它们莫再以“舌端万变”讨好“侠少”“妖姬”。此外,诗末“索寞无言”与开篇“笙簧百啭”、“蒿下飞”与“迎风弄景”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巧舌善变者的可悲下场,全诗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完整。刘禹锡参与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败北后,内部出现严重分化。有人坚守操守,有人却见风使舵,凭借巧言善变讨好政敌——腐朽官僚,还沾沾自喜。诗中“舌端万变”的百舌鸟,正是这类政治小丑的写照。诗人对其鄙夷,借描写百舌鸟予以有力讽刺,同时也有劝诫之意。“廷尉张罗自不关”一句为反语,实则提醒他们政敌凶狠,需警惕暗算,切勿得意忘形。诗末“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与《聚蚊谣》中“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对邪恶的诅咒不同,可见诗人对不同人态度有别,用词精准,足见其深刻认知与艺术匠心。
# 《优古堂诗话》中李长吉有‘桃花乱落如红雨’之句,以此名也。予观刘禹锡诗云:‘花枝满空迷处所,摇落樊英坠红雨。’刘、李同出一时,决非相为剽窃。”
现代唐诗研究学者陈伯海《优古堂诗话》
上一篇:唐·李建勋《殴妓》
下一篇:唐·韩翃《相和歌辞·江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