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师虞秘监":遥尊虞世南(唐代名臣,曾任秘书监)为师,
"今喜识玄孙":今日欣喜结识他的后代(虞十五司马)。
"形像丹青逼":容貌仪态逼真如画,
"家声器宇存":家族声望与气度犹存。
"凄凉怜笔势":感怀其笔力苍凉遒劲,
"浩荡问词源":探讨诗文源流的宏阔深广。
"爽气金天豁":秋日晴空爽朗开阔,
"清谈玉露繁":清雅谈论如夜露般丰沛。
"伫鸣南岳凤":静待南岳凤凰高鸣(喻才德出众),
"欲化北溟鲲":渴望化作北海巨鲲(喻志向远大)。
"交态知浮俗":深知世交人情浮薄,
"儒流不异门":儒者风范与您一脉相承。
"过逢联客位":相逢时共坐宾客席,
"日夜倒芳尊":昼夜倾尽美酒共饮。
"沙岸风吹叶":沙洲岸边风吹落叶,
"云江月上轩":云影江波间明月升上窗轩。
"百年嗟已半":悲叹人生百年已过半,
"四座敢辞喧":满座宾客岂敢推辞喧闹。
"书籍终相与":唯有书籍终生长伴,
"青山隔故园":青山阻隔了故土家园。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对偶:“远师虞秘监,今喜识玄孙”以工整对仗开篇,今昔呼应,奠定全诗酬赠基调。用典:“欲化北溟鲲”化用《庄子·逍遥游》,以鲲鹏之志暗喻友人抱负,兼抒自身困顿。虚实结合:“形像丹青逼”实写友人风骨,“欲化北溟鲲”虚写壮志,拓展诗意时空维度。
2. 分段赏析
首联“远师虞秘监,今喜识玄孙”以对偶开篇,既追溯虞氏先祖虞世南的德业,又点明与虞十五司马的忘年之交,今昔勾连中显世家风范;颔联“形像丹青逼,家声器宇存”以“丹青逼”赞其肖像传神如画,“器宇存”颂其气度承袭名门,工笔中见钦慕;颈联“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笔锋内转,“凄凉”暗含对时局文运的忧思,“浩荡”则显探求文道本源的宏愿,沉郁与豪宕并存。中段“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以“金天”“玉露”喻秋日高爽,衬文人雅集之清谈玄理;“伫鸣南岳凤,欲化北溟鲲”以南岳凤鸣的祥瑞与北溟化鹏的壮阔,写友人高才与己身未展之志,典重而意远。后四联“过逢联客位,日夜倒芳尊”以宴饮欢畅暂掩悲怀,“沙岸风吹叶,云江月上轩”忽转萧瑟,江风冷月暗喻人生暮年;“百年嗟已半,四座敢辞喧”直抒半生蹉跎之痛,结句“书籍终相与,青山隔故园”以诗书相伴的孤高与故园难归的怅惘收束,言简而境阔,尽显杜诗“沉郁顿挫”之本色。
上一篇:唐·高崇文《雪席口占》
下一篇:唐·孙逖《丹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