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落岁云暮":一年将近在篱笆边,
# 岁云暮:即岁暮。一年将尽时。
"数枝聊自芳":几枝菊暂且开得欢。
"雪裁纤蕊密":白雪裁剪出细蕊密,
# 纤蕊:纤细的花蕊。
"金拆小苞香":金蕾开放香气连连。
"千载白衣酒":千年曾为贫士之酒,
# 白衣:犹布衣,古未仕者著白衣。
"一生青女霜":一生都被霜雪摧残。
# 青女霜:“《淮南子·天文》:“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
"春丛莫轻薄":春日花丛不要轻薄,
# 轻薄:轻浮刻薄,不厚道。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彼此有行藏":彼此行止都是天然。
# 行藏:《论语·述而》:“子为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吾与尔有是夫!”谓出仕即行其所学之道,或者退隐藏道以待时机。后因以“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菊花在萧落多云暮中独自绽放的孤寂清高形象,从色、味、形等方面展现其美丽神韵,借王弘送酒典故与青女司霜神话体现其高蹈遗世情怀和傲骨。借咏菊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借菊花之口批驳看似灿烂的春花,指出各花应遵循自身生长规律,抒发心中不平。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尾联诗人借菊花不慕春光、傲霜挺立的品格,暗喻自己美好的精神追求、坚贞的品格和清高的情怀,通过对菊花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用典:颈联“千载白衣酒”,借用东晋陶渊明白衣送酒的典故,暗示诗人如菊般的品格和对菊的癖好,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诗歌表达更为含蓄委婉。
3. 分段赏析
首联“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开篇便如一幅秋菊图缓缓展开,点明时间为深秋,地点在篱笆旁,描绘出诗中主角——秋菊。此时节,百花凋零,唯有这篱笆下的几枝秋菊,于萧瑟秋风中倔强绽放,散发着独有的芬芳。一个“聊”字,凸显出菊花在百花皆败时独自坚守的姿态,虽起笔平实,却已初显秋菊的神韵与风骨。颔联“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承接首联,进一步为这幅秋菊图增色。如雪花般精致的纤细花蕊,密密麻麻挂满枝头,秋风拂过,花苞如同被施了魔法,竞相绽放。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恰似速写般勾勒出菊花在秋风中渐次盛开的动态之美,将菊花绽放的瞬间描绘得栩栩如生,尽显妙笔生花之能事。颈联“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此联巧妙地将诗人自身的品性融入对菊花的描写,含蓄委婉,不着痕迹。诗人借用东晋陶渊明白衣送酒的典故,暗示自己与菊相似的高洁品格以及对菊的钟情。据《续晋阳秋》所述,陶渊明爱酒却因家贫难以常得,曾于九月九日在东篱下摘菊,恰有白衣人送酒来,他便畅快痛饮而归。仅这一典故尚不足以完全传达诗人心意,于是又引入青女司霜的神话传说。青女乃掌管霜雪的仙女,李商隐诗亦有“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之句。此联中的“霜”字,一语双关,既是菊历经霜雪,也是诗人自比,人菊浑然一体,宛如一幅写意画,意境清远,韵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尾联“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诗人笔锋一转,告诫那些在春天争奇斗艳的花丛,莫要因占据春光而轻视深秋绽放的菊花。菊花于霜后愈发娇艳,其不慕春光、淡雅高洁、傲霜挺立的品格,是春丛无法企及的。此句借菊花暗喻自身美好的精神追求、坚贞的人格与清高的情怀,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表明诗人的志趣非世俗之人所能理解。
4. 作品点评
罗隐所作的这首咏菊诗,并非对某一簇具体菊花展开细致描摹,而是着力刻画诗人心中理想的菊之形象。诗中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菊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神韵,更借此倾吐了诗人对美好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以及那份清高自持的独特情怀。
# 这首诗愈呷白菊而愈显其可贵,愈吟而愈有机趣。该诗深沉、古朴、含蓄,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现代吉林大学教授张桦
上一篇: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下一篇:唐·李冶《相思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