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chǔ
yōng
zhī
shàn
zhō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jiè
wèn
shàn
zhōng
dào
dōng
nán
zhǐ
yuè
xiāng
zhōu
cóng
guǎng
广
líng
shuǐ
huì
cháng
zhú
xià
绿
huā
jìng
xiāng
jūn
xiàng
tiān
shí
qiū
shuāng

译文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逐句剖析

"借问剡中道":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

# 借问:请问,打听。

"东南指越乡":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

# 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舟从广陵去":乘船由扬州而南下,

# 广陵:今江苏扬州。

"水入会稽长":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 会稽:今浙江绍兴。

"竹色溪下绿":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

"荷花镜里香":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辞君向天姥":与君辞别前往天姥,

#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拂石卧秋霜":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储邕之剡中》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于送友人储邕前往剡中之际,诗人描绘了友人乘船从广陵出发,水路漫长的行程,还刻画了沿途竹绿荷香的美景。最后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不舍。整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对友人的情谊融入到秀丽的山水景色描写之中。诗句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展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之外清新自然的一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剡中风光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别储邕之剡中》是李白所作。天宝元年,李白打算与道士吴筠同隐于剡中,于是携妻子从山东前往浙江会稽。当他行至广陵时,已是荷花飘香的秋季。在此处,他告别友人储邕继续前往会稽,有感于此情此景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送友人储邕前往剡中的过程,以沿途景色的描写为主要内容,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与友人分别时虽未明言却蕴含其中的淡淡离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描绘了溪水边翠绿的竹子,如镜的水面上飘香的荷花,通过对这些美景的描写,既展现了剡中的秀丽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往之地的美好想象与向往之情。对偶:“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舟从”对“水入”,“广陵”对“会稽”,“去”对“长”,描绘出友人乘船远去,水路悠长的画面。衬托:以沿途美景衬托离情,诗中描写了剡中道路、广陵水路以及竹色荷香等美好的景象,但友人却要离去,美景更衬出离别的不舍。

3. 分段赏析

《别储邕之剡中》首联“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以询问引出友人的去向,简洁明了地点出友人要前往东南的越乡剡中,为全诗定下送别的基调。颔联“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通过对偶的手法,写出友人从广陵乘船出发,水路通向会稽,路途漫长,暗示了友人旅途的遥远和艰辛,也流露出诗人的牵挂。颈联“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从视觉和嗅觉角度,描绘了沿途竹绿荷香的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剡中的迷人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美好祝愿。尾联“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以及想象友人到天姥山后的情景,意味深长。

4. 作品点评

《别储邕之剡中》是李白诗作中别具一格的作品。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调子轻松明快,勾勒出的画面清晰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对剡中尤为钟情,开篇便围绕剡中展开,结尾以天姥山收束,结构巧妙。这种对剡中山水的描绘与情感抒发,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为其在安史之乱时萌生避地于此的想法埋下伏笔。从文学价值来看,该诗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洒脱又饱含深情的特色,在其作品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下一篇:唐·罗隐《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