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容浩荡夕云高":秋天的景象广阔浩大,傍晚的云彩高高飘起,
"旻宇萧然绝一毫":天空空寂,没有一丝一毫的杂物。
"汉塞草平嘶牧马":汉地边塞,草原平坦,牧马在嘶鸣,
"越溪风急送归舠":越地的溪流,风势湍急,送回小船。
"天衢夜失清蟾魄":秋夜的天空,月亮失去了清朗的光辉,
"海国寒飞白鹭涛":沿海的地域,寒涛飞起,白鹭惊飞。
"谁共危楼凌爽气":有谁能和我在高楼之上共赏秋爽之气,
"左持樽酒右持螯":左手拿着酒杯,右手拿着蟹螯。
北宋宰相
王珪(1019~1085),北宋大臣。字禹玉,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进士,高中榜眼。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哲宗时,封岐国公。卒赠太师,谥文。王珪以文学进用,受同僚共同推崇赞许。其文章气魄宏大华丽,自成一家。朝廷重大的典制策令,多出自于他之手。著有《华阳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题材的诗。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通过对秋景细腻深刻的描写,展现出秋天的壮美与寂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深深的热爱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秋容浩荡夕云高,旻宇萧然绝一毫”,开篇描绘出秋天傍晚,天空高远,秋景广阔无垠且空寂的画面。“浩荡”“萧然”等词,生动展现秋景的萧索与壮阔,为全诗奠定基调。颔联:“汉塞草平嘶牧马,越溪风急送归舠”,从边塞与江南两处着笔,塞外草原上牧马嘶鸣,越地溪上风急,归舟疾行。借不同地域秋景,丰富秋景的描绘,也暗示出诗人思绪的飘荡。颈联:“天衢夜失清蟾魄,海国寒飞白鹭涛”,写秋夜天空中月亮隐没,海上寒涛翻涌,白鹭惊飞。通过对夜空与海上秋景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幽寒、动荡的氛围,体现秋夜的独特景致与诗人内心的波动。尾联:“谁共危楼凌爽气,左持樽酒右持螯”,诗人在高楼之上,感受秋夜爽气,手持酒和蟹,既展现出享受秋景的惬意,又透露出一丝无人共赏的孤寂。
下一篇:宋·王珪《失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