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擐黄金甲":披上一身黄金铠甲,
"征西战马骄":征战西疆的战马矫健。
"十年边算尽":为边疆谋划十年,殚精竭虑,
"今日旅魂招":如今招回游子的魂魄。
"落月孤营掩":落月笼罩着孤寂的军营,
"酸风去路遥":凄风中,前路漫长遥远。
"平生忠烈在":一生的忠诚壮烈仍在,
"史笔冠清朝":在史册记载的功勋当冠绝这清明盛世。
北宋宰相
王珪(1019~1085),北宋大臣。字禹玉,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进士,高中榜眼。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哲宗时,封岐国公。卒赠太师,谥文。王珪以文学进用,受同僚共同推崇赞许。其文章气魄宏大华丽,自成一家。朝廷重大的典制策令,多出自于他之手。著有《华阳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一擐黄金甲,征西战马骄”,开篇塑造了郑文肃公的英雄形象。“一擐黄金甲”,生动地描绘出他披上黄金铠甲、准备出征的豪迈姿态,展现出他的英武和决心。“征西战马骄”,西征的战马矫健雄傲,侧面烘托出郑文肃公的威武和征战的气势。颔联“十年边算尽,今日旅魂招”,叙述了郑文肃公为边疆事务付出的努力和最终的结局。“十年边算尽”,说明他为了守卫边疆精心筹划了多年,体现出他的忠诚和责任感。“今日旅魂招”,“旅魂”指客死他乡的魂魄,如今只能招其魂魄归来,表达了对他逝世的深深惋惜和哀伤,突出了生命的无常和战争的残酷。颈联“落月孤营掩,酸风去路遥”,通过描绘环境来烘托哀伤的氛围。“落月孤营掩”,落月映照下孤零零的军营紧闭,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酸风去路遥”,凄冷的寒风吹拂着,前路遥远而迷茫,进一步强化了哀伤的情感,暗示着郑文肃公的离去给人们带来的悲痛和迷茫,也象征着他一生的征程到此结束。尾联“平生忠烈在,史笔冠清朝”,是对郑文肃公一生的评价。“平生忠烈在”,强调他一生的忠烈事迹将永远留存,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史笔冠清朝”,认为他的名声在当时的朝代会名列前茅,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誉,肯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上一篇:宋·王珪《送僧归吴中》
下一篇:宋·王珪《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