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平地与山尖":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
# 山尖:小山包的顶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一切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 占:占有,占据。,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采得百花成蜜后":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
# 采:采取。
"为谁辛苦为谁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 甜:醇香的蜂蜜。,为谁:一作不知。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讽喻诗。描绘了蜜蜂在平地山尖采花酿蜜的忙碌身影,通过对蜜蜂不辞辛劳、供人甜蜜,成果却被剥夺的刻画,体现了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 写作手法
象征:诗中将蜜蜂作为“劳动者”的象征,蜜蜂在花丛辛勤采蜜的过程,象征广大劳动者为生活奔波、付出艰辛劳动,而“采得百花成蜜后”却不知为谁甜蜜的结局,象征劳动者创造财富却被剥削者占有,含蓄表意,深化主题。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运用反问,答案不言自明,比直接陈述更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剥削者的谴责,以及对劳动者悲惨境遇的痛心,激发读者共鸣,强化情感力量,让诗的批判更具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聚焦蜜蜂,呈现出它们于烂漫山花中忙碌穿梭、不停劳作的生存图景,广阔天地仿若舞台,赋予蜜蜂尽情施展本领的空间。诗人用“不论”“无限”等词,看似以欣赏夸赞的口吻,描绘蜜蜂尽享风光、辛勤忙碌之态,平实直白,实则暗藏机杼,巧妙铺垫,欲扬先抑,悄然为后文的深刻议论搭起基石。后续两句顺势深挖“蜜蜂”意象,将其拓展为广义的“劳动者”象征。一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喟叹,振聋发聩。当蜜蜂历经艰辛,将百花酿成甜蜜,成果斐然之际,诗人抛出灵魂叩问:这般不辞辛劳究竟是为谁奉献?回溯彼时社会,暗无天日、腐朽不堪,答案昭然若揭——正是那些高高在上、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坐享其成。此中讽刺辛辣犀利,不言而喻。诗人以反诘之态,对追名逐利之徒予以有力控诉,在长久叹息中,对劳苦大众的怜悯溢于言表,既为他们的不公遭遇鸣冤,又反观自身,抒发久居低位、壮志难酬的愤懑,更将批判矛头指向唐末那朋党争斗、宦官专权、战乱四起、百姓深陷水火的乱象,恨意深沉,力透纸背。
4. 作品点评
在诗人与词客的笔下,蜂与蝶常常被赋予了独特的风韵,化作浪漫、灵动的象征符号。不过,小蜜蜂相较花蝴蝶,有着本质区别。它的一生都围绕着酿蜜展开,不辞辛劳地穿梭于花丛,虽积累下无数甜蜜,可自身享受的却寥寥无几。罗隐诗人敏锐捕捉到这一特性,匠心独运,创作出这首饱含深沉感慨的诗歌,以蜜蜂为主角勾勒出一则“动物故事”,这般独特视角与深刻立意,给人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 上人于棋酒间好称引戏语以助谈笑,大抵皆唐人诗。后生多不知所从出,漫识所记忆者于此……“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当”、“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自怜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罗隐诗也。
宋永亨《搜采异闻录》
# 诗意似有所悟,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上一篇: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下一篇:唐·李白《夜宿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