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liú
jī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yín
shī
zuò
qiū
chóng
shēng
tiān
gōng
guài
gōu
qíng
shǐ
使
wèi
lǎo
huá
shēng
zhī
lán
wèi
qīng
qīng
yòng
fán
chū
xīn
shū
qiān
zhǐ
zhēn
xíng
xīn
yīn
bǎi
biàn
kǒu
yīng
fēng
zhēng
shé
fān
tāo
lán
juǎn
chéng
wàn
juàn
duī
xiōng
xiāng
chēng
bìng
wéi
wèi
jīng
yǒu
zhì
wèi
fēi
jiān
pēng
shì
zhōng
zhī
nán
míng
绿
huái
shān
àn
guǎng
广
tíng
fēi
chóng
rào
ěr
ér
qīng
bài
zhǎn
zhuǎn
kàn
jīng
xián
cuì
zhī
chéng
xíng
xìn
gōu
kēng
shí
láng
zuò
qīng
mín
āi
lǎo
míng
xiāng
jiè
fán
biān
xíng
shí
lín
shuǐ
zhào
xīng
xīng
wēi
fēng
jìng
miàn
píng
ān
zhōu
qīng
wén
yóu
qiān
bào
shuǐ
chéng
chún
gēng
yáng
lào
píng
bǎo
qiě
jiù
cháng
míng

译文

作诗可别发出像秋天虫子那样凄凉的声音,老天爷会怪罪你过度探究事物的情状,让你还没到年老就长出白发。芝兰得到雨水的滋润,长得郁郁葱葱,一片青绿,何必像焚烧自己来散发香气那样(作诗)呢。细细书写了上千张纸,字体夹杂着楷书和行书,新作出的诗句风格多变,就像黄莺的啼叫般美妙动听。不同的观点像蜜蜂一样纷纷涌现,弟子们为此争论不休,舌头翻动,言辞如波涛般汹涌,能席卷整座齐城。胸中堆积着万卷诗书,仿佛在内心相互支撑,把疾病当作一种乐趣,你也不会感到惊慌。我拥有一种极致的美味,并非来自烹饪的食物,其中的乐趣啊,实在难以用言语来形容。高大茂密的槐树像山一样,使宽阔的庭院变得阴暗,飞虫在耳边环绕,发出细微而清晰的声音。躺在破旧的席子上翻来覆去,躺着阅读经书,自己也不嫌弃这破旧的席子。随意行走,相信脚下不会遇到沟壑陷阱,不认识被称作 “五郎” 的人,却把他叫做 “卿”。官吏和百姓都怜悯我年老糊涂,相互告诫不要再用鞭刑来烦扰我。时常来到泗水之畔,照着水中如星星般的白发,微风不起,水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怎样才能得到一艘像树叶一样轻快的小船,躺着听着驿卒报告水路行程。莼菜羹和羊奶酪哪种更好吃无需评判,只求能填饱肚子,暂且缓解饥饿的肠鸣声。

逐句剖析

"吟诗莫作秋虫声":作诗可别发出像秋天虫子那样凄凉的声音,

"天公怪汝钩物情":老天爷会怪罪你过度探究事物的情状,

"使汝未老华发生":让你还没到年老就长出白发。

"芝兰得雨蔚青青":芝兰得到雨水的滋润,长得郁郁葱葱,一片青绿,

"何用自燔以出馨":何必像焚烧自己来散发香气那样(作诗)呢。

"细书千纸杂真行":细细书写了上千张纸,字体夹杂着楷书和行书,

"新音百变口如莺":新作出的诗句风格多变,就像黄莺的啼叫般美妙动听。

"异议蜂起弟子争":不同的观点像蜜蜂一样纷纷涌现,弟子们为此争论不休,

"舌翻涛澜卷齐城":舌头翻动,言辞如波涛般汹涌,能席卷整座齐城。

"万卷堆胸兀相撑":胸中堆积着万卷诗书,仿佛在内心相互支撑,

"以病为乐子未惊":把疾病当作一种乐趣,你也不会感到惊慌。

"我有至味非煎烹":我拥有一种极致的美味,并非来自烹饪的食物,

"是中之乐吁难名":其中的乐趣啊,实在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绿槐如山暗广庭":高大茂密的槐树像山一样,使宽阔的庭院变得阴暗,

"飞虫绕耳细而清":飞虫在耳边环绕,发出细微而清晰的声音。

"败席展转卧看经":躺在破旧的席子上翻来覆去,躺着阅读经书,

"亦自不嫌翠织成":自己也不嫌弃这破旧的席子。

"意行信足无沟坑":随意行走,相信脚下不会遇到沟壑陷阱,

"不识五郎呼作卿":不认识被称作 “五郎” 的人,却把他叫做 “卿”。

"吏民哀我老不明":官吏和百姓都怜悯我年老糊涂,

"相戒毋复烦鞭刑":相互告诫不要再用鞭刑来烦扰我。

"时临泗水照星星":时常来到泗水之畔,照着水中如星星般的白发,

"微风不起镜面平":微风不起,水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

"安得一舟如叶轻":怎样才能得到一艘像树叶一样轻快的小船,

"卧闻邮签报水程":躺着听着驿卒报告水路行程。

"莼羹羊酪不须评":莼菜羹和羊奶酪哪种更好吃无需评判,

"一饱且救饥肠鸣":只求能填饱肚子,暂且缓解饥饿的肠鸣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答刘泾》是北宋苏轼所作的七言古诗。此诗以与友人刘泾的唱和为主题,内容涵盖对作诗的见解、自身生活感悟等。写作手法上,运用比喻,如“舌翻涛澜卷齐城”生动展现友人辩才;借景抒情,借“绿槐如山暗广庭”等景烘托心境。开篇劝友人作诗勿消沉,接着赞其才华,后详述自身平淡却自得其乐的生活。苏轼以自然流畅的语言,将对友人的情谊、对生活的达观态度融入诗中,尽显其洒脱的人生态度与深厚的文学功底,为读者呈现出宋代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舌翻涛澜卷齐城”,将友人刘泾辩论时滔滔不绝的言辞比作能卷起齐城的涛澜,形象地突出其雄辩的口才与强大的感染力。借景抒情:“绿槐如山暗广庭,飞虫绕耳细而清”,描绘出绿槐茂密、飞虫绕耳的清幽庭院景色,借此抒发诗人在这样环境中闲适、宁静的心境。拟人:“天公怪汝钩物情,使汝未老华发生”,赋予天公以人的情感“怪”,说天公因诗人作诗探寻物情而使其未老先衰,增添了诗句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对比:“吟诗莫作秋虫声”与“新音百变口如莺”,把消沉、如秋虫般的吟诗风格和友人刘泾新奇多变、如莺啼般美妙的吟诗风格进行对比,突出对刘泾作诗风格的肯定。

2. 分段赏析

诗开篇“吟诗莫作秋虫声,天公怪汝钩物情,使汝未老华发生”,从内容主题看,苏轼以劝诫友人的口吻,表达对作诗风格的看法,认为不应作消沉之诗,否则会因过度探寻物情而伤神早衰。语言上,直白质朴,直接点明观点。在表达技巧上,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天公”以“怪”的情感,生动形象。“芝兰得雨蔚青青,何用自燔以出馨。细书千纸杂真行,新音百变口如莺。异议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这几句,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描绘出刘泾才华横溢的形象。他书法精妙,能写出千纸杂有真行的细书;吟诗风格多变,如莺啼般美妙;辩论时滔滔不绝,如涛澜卷城。语言上,“新音百变口如莺”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出其吟诗风格的独特。在表达技巧上,“舌翻涛澜卷齐城”运用夸张,突出其雄辩口才。“万卷堆胸兀相撑,以病为乐子未惊。我有至味非煎烹,是中之乐吁难名”,内容主题上,先夸赞刘泾学识渊博,再转向自身,表达自己拥有无需烹饪美食的至味,即精神上的乐趣难以言表。语言风格自然随性,体现苏轼一贯的豁达。在表达技巧上,形成对比,以刘泾的状态引出自己的生活感悟。“绿槐如山暗广庭,飞虫绕耳细而清。败席展转卧看经,亦自不嫌翠织成。意行信足无沟坑,不识五郎呼作卿。吏民哀我老不明,相戒毋复烦鞭刑。时临泗水照星星,微风不起镜面平。安得一舟如叶轻,卧闻邮签报水程。莼羹羊酪不须评,一饱且救饥肠鸣”,从景物形象塑造看,描绘出庭院中绿槐、飞虫,泗水如镜等景色,营造出清幽氛围。内容主题上,展现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如卧看经、随意行走、临水感叹等,表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心境。语言上,用词简洁,生动描绘出生活场景。在表达技巧上,借景抒情,借清幽之景抒发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下一篇:宋·苏轼《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