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猿既投林":走投无路的猿猴,已寻得树林栖息,
"疲马初解鞅":疲惫的马儿,刚卸下鞅具。
"心空饱新得":内心空明澄澈,满是新的领悟与收获,
"境熟梦余想":身处熟悉环境,却仍残留着梦一般的思绪遐想。
"江鸥渐驯集":江上鸥鸟,渐渐驯服,纷纷聚集,
"蜑叟已还往":水边蜑叟早已相互往来,熟络如常。
"南池绿钱生":南边池塘,绿色浮萍滋生蔓延,
"北岭紫笋长":北岭之上,紫色竹笋蓬勃生长。
"提壶岂解饮":提起酒壶,哪是真为解口渴饮酒,
"好语时见广":美妙话语,时常能广泛听闻、相互交流。
"春江有佳句":春江之上,灵动思绪催生出绝妙诗句,
"我醉堕渺莽":我沉醉其中,悠悠然坠入浩渺苍茫的意境。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分段赏析
开篇“穷猿既投林,疲马初解鞅”以“穷猿投林”“疲马解鞅”为喻,把自身比作走投无路后寻得栖息的猿猴、卸去重负的疲马,形象呈现初到谪居地,如获解脱的心境。“既”“初”二字,强调“投林”“解鞅”的状态转变,为全诗奠定“归居安定、心灵松快”的情感基调,以比喻手法开篇,化抽象心境为具体物象,引发读者共情。“心空饱新得,境熟梦余想”中“心空”写历经磨难后,内心归于空明澄澈,“饱新得”则言在空明中收获新的人生领悟;“境熟”指谪居环境渐趋熟悉,“梦馀想”谓往昔如梦,残留的思绪仍在心底萦绕。两句虚实结合,前句侧重内心哲思,后句关联生活境遇,展现苏轼谪居时对人生、对环境的双重感知,语言简洁却意蕴深厚。“江鸥渐驯集,蜑叟已还往。南池绿钱生,北岭紫笋长”描绘归居后的日常图景。“江鸥渐驯集”,写江鸥逐渐驯服聚集,暗示诗人与自然相处日久而相熟相契;“蜑叟已还往”,记与当地渔民(蜑叟)往来频繁,体现融入市井生活的状态。“南池绿钱生”描池塘浮萍滋生,“北岭紫笋长”绘山岭紫笋生长,以细腻白描勾勒田园生机,从人文到自然,展现谪居地的鲜活生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提壶岂解饮,好语时见广。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中,“提壶岂解饮”,说提起酒壶并非为贪杯,意趣在酒外;“好语时见广”,言与友人、邻里交流,常有精妙话语拓宽见闻与思路。“春江有佳句”,谓春江景色触发诗兴,诞生绝妙诗句;“我醉堕渺莽”,写沉醉于诗酒、山水间,意识融入浩渺苍茫之境,将诗酒雅趣与超脱物外的心境融合,收束全诗,尽显隐逸生活的洒脱与诗意。
上一篇:宋·苏轼《纵笔三首(其二)》
下一篇:宋·苏轼《送范景仁游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