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清风洒面寒":一阵清风吹来,拂过脸面带着凉意,
"应缘飞白在冰纨":想必是因为洁白细绢上有飞白书法。
"坐知四海蒙膏泽":安坐便知天下都蒙受恩泽,
"沐浴君王德似兰":沐浴在君王如兰花般高洁的品德之中。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应制诗。借端午时节的清风、冰纨、物候及君臣互动等场景,既展现了节日的清凉氛围,又暗合对君王恩德的称颂,融合了宫廷礼仪与民俗风情。
2. 分段赏析
首句“一扇清风洒面寒”:以“一扇清风”起笔,“洒面寒”精准捕捉端午时节的微凉触感,既写自然气候,又暗喻节庆的清爽氛围,为全诗奠定轻快基调。次句“应缘飞白在冰纨”:点出清凉之感的由来——冰纨(洁白细绢)上的飞白书法(一种笔画露白的书体),将视觉与触觉相勾连,展现宫廷端午的雅致细节。第三句“坐知四海蒙膏泽”:由眼前景致转向宏大意象,“膏泽”喻指君王的恩泽,“坐知”二字显露出对天下受惠于君王仁德的笃定,呼应应制诗的颂圣主旨。末句“沐浴君王德似兰”:以“兰”的高洁象征君王品德,“沐浴”一词将臣民受恩的状态具象化,既符合宫廷礼仪,又使赞美显得含蓄而典雅。
3. 作品点评
苏轼虽视其为“应付之作”,但诗作以小见大,既保留了端午“斗草”“采药”等民俗细节,又以“德似兰”等句贴合应制规范,语言质朴明快,无刻意雕琢之感。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性,更因生动记录宋代宫廷与民间节庆风貌,成为研究宋代风俗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