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兵间早脱身":你生于战乱年代却早脱险境,
# 生长兵间:生长在战乱年代。
"晚为元佑太平人":暮年恰逢元祐年间的太平盛世。
"不惊渤海桑田变":不惧东海桑田巨变的沧桑,
# 海桑田:亦作沧海桑田。即大海变成农田。比喻世事变化之大。
"来看龟蒙漏泽春":只为见证蒙山龟蒙泽的春色归来。
# 漏泽:泽名。在蒙山以西十余里。五称“费之小海”。夏至水来,泽中可行舟捕鱼。泽底有数不清的穴。冬至后,泽竭水滴,怪石鳞响,外险中虚,能容上千人。,龟蒙:龟山和蒙山,均在山东境内。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用典:“不惊渤海桑田变”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以“渤海”代指世事,“桑田变”喻时代变迁,却不着痕迹。一个“不惊”字,既写乔仝对沧桑的淡然,又暗含诗人对这种处世态度的认同,典故的运用让情感表达更含蓄,拓宽了诗句的内涵。
2. 分段赏析
“生长兵间早脱身”开篇直叙乔仝身世:“生长兵间”点出其早年在战乱中度过的艰难,“早脱身”则写他得以从纷争中脱离的幸运。语言直白如话,不加修饰,却在平实中暗含对友人历经磨难的体恤,为后文写其心境铺垫。“晚为元祐太平人”承接上句,写乔仝晚年恰逢元祐年间的太平盛世。“晚为”二字将时光流转与境遇变迁相勾连,既呼应“早脱身”的庆幸,又暗含对太平生活的珍视。“太平人”三字朴素真切,流露出诗人对友人得享安宁的欣慰。“不惊渤海桑田变”转写乔仝的心境,“渤海桑田变”用“沧海桑田”典故,喻世事巨变,而“不惊”二字凸显其历经沧桑后的淡然通透。此句不仅赞乔仝的从容,也暗含诗人对这种处世态度的认同,语气平和却意味深长。“来看龟蒙漏泽春”以景结情,“龟蒙”即蒙山,“漏泽春”指春日润泽的景象。乔仝应贺亢之约前往蒙山,诗人以“来看”二字赋予此行轻快之感,既写对蒙山春光的向往,也暗合隐逸山林的闲逸之趣,为全诗添一抹暖意,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苏轼《观棋》
下一篇:宋·苏轼《送陈睦知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