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游高峰塔":相约登临灵隐高峰塔,
"蓐食治野装":清晨整理行装。
# 蓐食:早晨起来在床席上吃早餐。
"火云秋未衰":秋日的火云未散,
"及此初旦凉":此刻晨风已送微凉。
"雾霏岩谷暗":岩谷间雾气弥漫,遮得山色昏暗,
"日出草木香":朝阳初升时,草木清香沁人心脾。
"嘉我同来人":幸有同游挚友相伴,
"久便云水乡":久居山水已成故乡。
"相劝小举足":相互鼓励着小心前行,
"前路高且长":前路高远又漫长。
"古松攀龙蛇":古松枝干虬曲如龙蛇攀附,
"怪石坐牛羊":怪石嶙峋似牛羊蹲踞山岗。
"渐闻钟磬音":渐闻钟磬声从远处传来,
"飞鸟皆下翔":飞鸟纷纷低翔,归向庙宇檐廊。
"入门空有无":踏入塔门,唯见空寂与虚无,
"云海浩茫茫":云海翻涌,天地间一片苍茫。
"惟见聋道人":独见一位聋哑道人,
"老病时绝粮":老病缠身,断粮已久。
"问年笑不答":问他年岁,只笑而不答,
"但指穴藜床":只用手指穴居藜草铺就的床。
# 穴藜床:指梨木床被磨损出孔洞。
"心知不复来":心知此别后再难重游,
"欲归更徬徨":欲归去却更觉徬徨。
# 徬徨:一作“彷徨”
"赠别留匹布":临别赠他一块粗布御寒,
"今岁天早霜":今岁秋霜竟来得如此早凉。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白描:诗中大量运用白描手法,以简练语言呈现自然景物的形态与动态。例如“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形象地展示了山中古松与怪石的奇特形态。比拟:“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这一句中“攀”“坐”二字便将古松的虬曲与怪石的嶙峋拟人化,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生命力。龙蛇、牛羊的比喻既贴合山石的自然形态,又暗含神话色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赞叹。动静结合:“飞鸟皆下翔”的动景与“云海浩茫茫”的静景交织,既强化画面层次,又暗示内心从喧闹归于寂寥的情感变化。
上一篇:宋·苏轼《万松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