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小儿更传呼":天亮时小儿不断传呼,
"髯刘已到城南隅":胡须茂盛的刘景文已到城南角。
"尺书真是髯手迹":书信真是刘君手迹,
"起坐熨眼知有无":我激动得起身坐下,反复揉眼睛确认这是不是真的。
"今人不作古人事":在的人很少去做古人所做的那些重情重义的事了,
"今世有此古丈夫":这世上却有你这样古风犹存的大丈夫。
"我闻其来喜欲舞":听说你要来,我高兴得想跳舞,
"病自能起不用扶":我的病不治而愈,无需人搀扶。
"江淮旱久尘土恶":江淮一带干旱已久,尘土飞扬环境恶劣,
"朝来清雨濯鬓须":幸而今天清雨飘洒,洗净了我们的面颊和胡须。
"相看握手了无事":我们互相看着,握了握手,好像什么特别的事都没发生,
"千里一笑毋乃迂":但相隔千里能相见,相视一笑,这难道不是一种难得的情谊吗?
"平生所乐在吴会":我这一生最喜爱的地方是吴地和会稽一带,
"老死欲葬杭与苏":希望老了能葬在杭州或苏州。
"过江西来二百日":过江西来已经两百天,
"冷落山水愁吴姝":这里山水冷落,让我想念吴地的美女和风景而满心忧愁。
"新堤旧井各无恙":新堤和旧井应该都没什么大变化,
"参寥六一岂念吾":参寥和六一(指欧阳修)会不会还念着我呢?
"别后新诗巧摹写":分别后你写的新诗巧妙摹写景物,
"袖中知有钱塘湖":我知道你的衣袖里肯定藏着描写钱塘湖的佳作。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喜刘景文至》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喜刘景文至》以苏轼与挚友刘景文重逢为核心,通过“小儿传呼”“起坐熨眼”等生活化场景,刻画出病中突闻故友来访的惊喜与情谊。诗中“江淮旱久”与“清雨濯鬓”的意象对比,将友人来访喻为涤荡尘俗的甘霖,钱塘湖的象征则串联起宦游漂泊的孤寂与归隐江南的夙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与友人相聚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苏轼对古人行事风格的推崇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些思考。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江淮旱久尘土恶,朝来清雨濯鬓须”,细致地描写了江淮地区久旱后的尘土飞扬之景,以及清晨的一场清雨给人们带来的清爽之感,既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和改善,又烘托出诗人在见到友人时内心的畅快,情景交融,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夸张:“我闻其来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诗人得知刘景文到来,高兴得想要翩翩起舞,而且感觉自己的病痛都好了,不需要他人搀扶。这里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极度喜悦之情,将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对比:“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诗人将“今人”与“古人”进行对比,感慨当下的人们大多不再像古人那样行事,而刘景文却有着古人的风骨和品质,是一个“古丈夫”。通过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刘景文的与众不同和高尚品格,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上一篇:宋·苏轼《浣溪沙》
下一篇:宋·苏轼《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