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cáo
jiǔ
zhāng
jiàn
zè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yuàn
zhī
fēi
suǒ
shī
liú
nián
shǒu
zhōng
shī
zhèng
píng
kěn
cóng
wén
zhōng
sǎn
céng
jìn
xiào
mài
jiàn
mǎi
niú
zhēn
lǎo
qián
jiǔ
gèng
tún
wéi
tóng
shè
yīng
yǒu
qiān
piān
chàng
shī

译文

蘧瑗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这样的自省我难以企及,流逝的岁月已像手中占卜的蓍草般渐次凋零。祢衡唯独愿意追随孔融,嵇康何曾吝啬对吕安的情谊。真想卖掉刀剑买牛务农,就此终老一生,有了钱就买酒畅饮,心中再无迟疑挂碍。来日与你结为乡邻,共享鸡豚之乐,想必会有千百篇诗章相互唱和。

逐句剖析

"蘧瑗知非我所师":蘧瑗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这样的自省我难以企及,

# 蘧瑗:春秋卫人,字伯玉。孔子在卫,常主其家。指四十九岁。

"流年已似手中蓍":流逝的岁月已像手中占卜的蓍草般渐次凋零。

# 手中蓍:指四十九岁。

"正平独肯从文举":祢衡唯独愿意追随孔融,

# 正平:祢衡字正平。

"中散何曾靳孝尼":嵇康何曾吝啬对吕安的情谊。

# 孝尼:袁淮字孝尼。,中散: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省宿县西)入“竹林七贤”之一,曾拜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卖剑买牛真欲老":真想卖掉刀剑买牛务农,就此终老一生,

"得钱沽酒更无疑":有了钱就买酒畅饮,心中再无迟疑挂碍。

"鸡豚异日为同社":来日与你结为乡邻,共享鸡豚之乐,

"应有千篇唱和诗":想必会有千百篇诗章相互唱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曹九章见赠》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中借唱和友人之际,融入仕途感慨与人生志趣。首联以蘧瑗“知非”典故自叹流年易逝,暗含对时光虚度的无奈;颔联以祢衡与孔融、嵇康与吕安的知己关系为喻,既赞友人才情,又表对彼此情谊的珍视;颈联直抒胸臆,表达弃官归隐、醉心田园的愿望;尾联则勾勒出与友人结社乡间、诗酒唱和的理想图景。全诗通过典故的巧妙运用,将对仕途的厌倦、对友情的珍视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熔于一炉,语言含蓄蕴藉,情感深沉而不失达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丰七年(1084)一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以春秋蘧瑗“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的典故起笔,诗人自谦不及蘧瑗的自省智慧,转而感慨流年如占卜用的蓍草般渐次凋零。“手中蓍”的意象既点明时光易逝的怅惘,又暗含对过往仕途起伏的反思,为全诗奠定了感怀岁月的基调。颔联“正平独肯从文举,中散何曾靳孝尼”,连用祢衡(正平)与孔融(文举)、嵇康(中散)与吕安(孝尼)两对历史知己的典故,将自己与曹九章的情谊比作古人之交。“独肯”“何曾靳”以反问语气强化知己相惜的默契,既赞美友人才华堪比孔融、吕安,也隐晦表达了乱世中得遇知音的珍视之情。颈联“卖剑买牛真欲老,得钱沽酒更无疑”,“卖剑买牛”化用汉代龚遂劝民务农的典故,直言渴望弃官归田、终老田园的决心。“真欲老”三字斩钉截铁,“沽酒”之举则勾勒出归隐后无拘无束的生活图景,与前两联的用典形成虚实对照,凸显诗人对仕途的厌倦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尾联“鸡豚异日为同社,应有千篇唱和诗”,以“鸡豚同社”的田园意象收束,设想未来与友人结为乡邻,以鸡豚为乐、诗酒唱和的场景。“千篇唱和”的夸张想象,既呼应标题“次韵”的唱和属性,又将友情升华至超越世俗的诗意境界,收束中洋溢着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与乐观旷达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

下一篇:宋·苏轼《安国寺寻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