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巷凄凉苦未和":我居住的偏僻小巷里一片凄凉,春天的温暖还没有调和过来,
# 穷巷凄凉苦未和:“穷巷”二句:暗用“长者车”典。典出《史记·陈(平)丞相世家》:“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此典多指人虽贫苦,然有才学,为世所重。穷巷:陋巷。宋玉《风赋》:“夫庶人之风,均然起于穷巷之间。”未和:意谓阳和之气还未有。
"君家庭院得春多":而您家的庭院中却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不辞瘦马冲残雪":我不惜骑着瘦弱的马匹,踏过残余的积雪前来赴约,
# 冲残雪:自居易《日高卧》诗:“未裹头前倾一盏,何如冲雪趁朝人?”,瘦马:杜甫《瘦马行》诗:“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碑矶如堵墙。”
"来听佳人唱《踏莎》":前来聆听美丽的女子演唱《踏莎行》这首曲子。
# 《踏莎》:即《踏莎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唐朝韩拥有“踏莎行草过春溪”句,为本调之由来。,佳人:美女。卢延让《哭李郢端公》诗:“渐穷老仆慵看马,著惨佳人暗理筝。”
"破恨径须烦曲蘖":要消除心中的愁恨,那就只能借助美酒了,
# 曲蘖:酒母,借指酒。《世说新语·任诞》:(孔)群尝书与亲旧:“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曲蘖事。”
"增年谁复怨羲娥":对于岁月的增长,又有谁还会去怨恨那太阳和月亮(时光的流逝)呢。
# 羲娥:日御羲和与月神嫦娥的并称?借指日月,岁月。
"良辰乐事古难并":美好的时光和快乐的事情,自古以来就很难同时拥有,
# 良辰:美好的时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
"白发青衫我亦歌":我虽然已经头发斑白,官职低微,却也能在此时放声歌唱。
# 青衫:唐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白居易《春去》诗:“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
"细雨郊园聊种菜":在飘着细雨的日子里,我在郊外的园子里姑且种着菜,
"冷官门户可张罗":身为清冷的官员,门庭冷落到可以张网捕鸟了。
# 门户可张罗:形容来人稀少。,冷官:职位不重要,清闲冷落的官。张籍《早春闲游》诗:“年长身多病,独宜作冷官。”
"放朝三日君恩重":皇帝施恩让我们放朝三天,这是何等厚重的恩德,
# 放朝:放假。白居易《和韩侍郎苦雨》诗:“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
"睡美不知身在何":我美美地睡了一觉,舒服得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了。
# 睡美:甜美的酣睡。杜甫《逼仄行》诗:“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知钟鼓传。”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用典:“增年谁复怨羲娥”化用神话中日神羲和与月神嫦娥的典故: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也被认为是太阳的御者。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射下九日,拯救了苍生,西王母赐给他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便飞向了月宫。诗人化用这两个典故,以羲和驾车象征时光的流逝,以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暗示岁月的无情,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转、人生变迁的豁达态度。
2. 分段赏析
《次韵杨褒早春》前四句描绘了诗人自身所处环境,穷巷之中,依旧弥漫着寒冬残留的凄凉,接着笔锋一转,描写友人的庭院,早早迎来了春天,春意盎然,充满生机。“不辞瘦马冲残雪”形象生动地点明诗人不惧路途艰难,骑着瘦马,冲破残雪也要前往友人处,“来听佳人唱《踏莎》”原来是为了听佳人演唱《踏莎行》曲,此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与友人聚会的期待。中四句写诗人听曲抒情的情景。“增年谁复怨羲娥”一句诗人化用御羲和与月神嫦娥的典故,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认为人随着年龄增长,不应再抱怨时光的变迁,体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后两句“良辰乐事古难并,白发青衫我亦歌”同样是在抒发感情,感慨美好的时光和快乐的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同时存在,现在虽已白发苍苍且官职卑微,但在此时与友人也一同听歌,是何等欢乐之事,由此可见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末四句转而写诗人的期待的田园悠然生活。在细雨中于郊园种菜,门前冷清再无烦心之事,深深感激皇帝放朝三日的恩典,让自己能享受这份清闲时光。“睡美不知身在何”诗人在享受这份清闲时,安然睡去,醒来甚至不知自己身处何处。末四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超脱官场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