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开元寺":气势高峻的开元寺,
"仿佛祈年观":看起来好似当年的祈年观。
# 祈年观:亦称“祈年宫”。秦穆公时所造。故地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
"旧筑扫成空":过去的建筑已被夷为平地,
"古碑埋不烂":唯有这古碑虽埋于地下却未损毁。
"诅书虽可读":诅楚文的文字虽然还能辨认阅读,
"字法嗟久换":但字体的写法可惜已随时间改变。
"词云秦嗣王":文中写道秦的继位之王,
"敢使祝用瓒":派遣宗祝拿着玉制酒器。
"先君穆公世":过去在秦穆公时代,
"与楚约相捍":秦国与楚国约定互相捍卫。
"质之于巫咸":向大神巫咸盟誓,
# 于:一作“於”。
"万叶期不叛":期望子孙万代都不背叛盟约。
"今其后嗣王":如今楚国后来继位的君王,
"乃敢搆多难":竟然敢制造诸多祸端。
# 搆:一作“构”。
"刳胎杀无罪":剖腹取胎,杀害无辜之人,
"亲族遭圉绊":连自己的亲族也遭囚禁。
"计其所称诉":细数诅文中对楚王的控诉,
"何啻桀纣乱":他的恶行何止像夏桀、商纣那样混乱残暴。
"吾闻古秦俗":我听说古代秦地的风俗,
"面诈背不汗":是当面欺诈,背后做坏事也不会羞愧流汗。
"岂惟公子卬":难道只是(欺骗了)公子卬,
"社鬼亦遭谩":连社鬼也被他们欺骗。
"辽哉千载后":久远啊,在这千年之后,
"发我一笑粲":不禁令我发出一声粲然的笑。
"碑获于开元寺土下":石碑是从开元寺的地下发掘出来的,
"今在太守便厅":如今存放在太守的休息厅里。
"秦穆公葬于雍橐泉祈年观下":秦穆公埋葬在雍地橐泉的祈年观下面,
# 祈年观:亦称“祈年宫”。秦穆公时所造。故地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
"今墓在开元寺之东南数十步":现在他的坟墓就在开元寺东南几十步远的地方,
"则寺岂祈年之故基耶":那么开元寺难道是祈年观的旧址吗?
"淮南王迁于蜀":淮南王被流放到蜀地,
"至雍":走到雍地时,
"道病卒":在路上生病去世,
"则雍非长安":可见雍地不是长安,
"此乃古雍也":这里是古代的雍地。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秦楚曾结盟时的友好,与楚国后来君主背信弃义、犯秦施暴的行径进行对比,突出楚国行为的前后反差,强化对楚国背盟的批判。叙事:诗歌从诅楚文碑出土写起,叙述凤翔开元寺相关推测、秦楚历史渊源及楚国背约行为等,条理清晰,以叙事来表达观点和情感。借古讽今:苏轼在诗中叙述秦楚往昔结盟时“先君穆公世,与楚约相捍。质之于巫咸,万叶期不叛”,强调当初盟誓的庄重与坚定,而“今其后嗣王,乃敢构多难。刳胎杀无罪,亲族遭圉绊”,描述楚国后代君王违背约定,做出残暴行径。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故事,影射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背信弃义、行为暴虐等不良现象。
下一篇:宋·苏轼《和陶怨诗示庞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