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
shā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tiān
kāi
qīng
yuǎn
xiá
zhuǎn
níng
wān
xíng
chí
shè
chán
yán
shān
sēng
běn
yōu
shí
kuàng
wèi
huán
yún
duì
shuǐ
chōng
sōng
mén
fēng
wéi
guān
shí
quán
jiě
qín
zhù
míng
kōng
shān
jiā
rén
jiàn
wēng
sūn
yóu
zàn
rén
jiān
xiào
yún
shī
liú
huán
lín
kōng
jiàn
mái
huán

译文

上天开辟出清远峡,这里开阔敞亮,大地回转形成碧绿幽深的水湾。我行走时不紧不慢,提起衣襟,在险峻的山路上行走。山寺的僧人原本就喜爱清幽独处,更何况出去化缘还没回来。云雾中的水碓,水自动舂米,松树林中的门,风来为之开关。石头间的泉水懂得取悦客人,发出像琴筑一样的声音,在空山中鸣响。那佳人是剑翁的孙女,到人间短暂游玩。忽然想起啸傲山林的伴侣,赋诗一首并留下玉环后离去。山林空荡,佳人已不见踪迹,雾雨遮蔽了她发髻般的身影。

逐句剖析

"天开清远峡":上天开辟出清远峡,这里开阔敞亮,

# 清远峡:一名中宿峡。崇山峻立,中贯江流。,天开:上天予以开发。

"地转凝碧湾":大地回转形成碧绿幽深的水湾。

"我行无迟速":我行走时不紧不慢,

"摄衣步孱颜":提起衣襟,在险峻的山路上行走。

# 孱颜:峻的山岭。,摄衣:提衣。

"山僧本幽独":山寺的僧人原本就喜爱清幽独处,

"乞食况未还":更何况出去化缘还没回来。

"云碓水自舂":云雾中的水碓,水自动舂米,

# 云碓:石碓。白居易《寻郭道士不遇》诗:“药炉有火丹应伏,云碓无人水自舂。”李白诗:“水舂云母碓。”

"松门风为关":松树林中的门,风来为之开关。

# 松门:此指以松为门。

"石泉解娱客":石头间的泉水懂得取悦客人,

"琴筑鸣空山":发出像琴筑一样的声音,在空山中鸣响。

"佳人剑翁孙":那佳人是剑翁的孙女,

# 佳人剑翁孙:《吴越春秋》:越王请问剑术于处女,处女将见王,道逢袁公。问女:“闻子善剑?”女曰:“惟公所试。”公即挽林内之竹,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举杖击袁公。公即飞上树,化为白猿。

"游戏暂人间":到人间短暂游玩。

"忽忆啸云侣":忽然想起啸傲山林的伴侣,

"赋诗留玉环":赋诗一首并留下玉环后离去。

"林空不可见":山林空荡,佳人已不见踪迹,

"雾雨霾髻鬟":雾雨遮蔽了她发髻般的身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峡山寺》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峡山寺的清幽景色,并融入了与寺相关的传奇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感悟。一、二句诗人以宏大视角勾勒出峡山寺所处环境的开阔与清幽,展现大自然鬼斧神工。三、四句写诗人不紧不慢,提衣攀登险峻山路,表现出悠然心境。五、六、七、八句描绘出一幅自然生机又静谧的画面,水碓自舂、松门风关、石泉似琴,尽显自然之趣。后半部分引入孙恪与袁氏的传奇,后六句为峡山寺增添神秘色彩,借景烘托佳人离去后的空灵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的最后六句,引用了归猿故事典故。这一故事在清远峡山流传极广,出自唐代末期传奇作家裴铡之手。故事讲述唐代中叶,飞来寺一只可爱聪明的小猿被送至长安献给唐明皇,“安史之乱”时,小猿逃出化作袁氏女子,与书生孙恪结为夫妻,后孙恪赴任途中,袁氏于清远峡山飞来寺触景生情,退环题诗,变回猿形归山。

2. 分段赏析

开篇“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气势磅礴,尽显天地造化之伟力。“天开”“地转”,将清远峡与凝碧湾的形成,归于宏大的天地之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心灵震撼。清远峡仿佛是上天特意开辟,凝碧湾则似大地精心扭转而成,不仅勾勒出山川壮丽之景,更饱含诗人对清远山水的由衷赞叹。旧志对清远峡水的描述,以及凝碧湾名称的由来,都印证了这两句诗对峡山景致刻画的精准与深远影响。“我行无迟速,摄衣步孱颜”,诗人不紧不慢,提起衣襟漫步于险峻山路上。“无迟速”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不被行程所累,专注于享受登山过程。“摄衣”“步孱颜”生动描绘出诗人攀登的姿态,展现出对探索峡山寺周边美景的期待与从容,也从侧面反映出峡山寺所处地势的险峻,为后文对寺中景象及故事的叙述做铺垫。“山僧本幽独,乞食况未还。云碓水自舂,松门风为关”,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山僧喜好幽独,外出乞食未归,愈发凸显山寺的清幽宁静。“云碓水自舂”记录宋代清远民间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场景,展现当时劳动智慧与生活风貌,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松门风为关”则赋予自然以灵动,松门随风开合,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山寺设置的门户,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清幽氛围。诗的末六句,“佳人剑翁孙,游戏暂人间。忽忆啸云侣,赋诗留玉环,林深不可见,雾雨霾髻鬟”,引入归猿故事。其中融合两个猿的典故,“佳人剑翁孙”源自春秋越国袁公变白猿之事,而“忽忆啸云侣”等句讲述的是唐代孙恪妻袁氏的峡山归猿传奇。苏轼巧妙运用这些典故,为峡山寺增添神秘色彩。袁氏从人变猿、回归山林的情节,与峡山寺清幽的自然环境相呼应,暗示着人与自然、现实与传奇之间的微妙联系,引发读者对生命、自然与传奇故事的无尽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次韵和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

下一篇:宋·苏轼《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