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quàn
rán
zhāng
guī
hǎo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quàn
rán
zhāng
guī
hǎo
cóng
lái
wàng
qíng
chén
xīn
xiāo
jìn
dào
xīn
píng
jiāng
nán
sài
běi
chù
kān
xíng
dòu
gēng
sāng
zhēn
guò
píng
jūn
shuō
nán
róng
yuàn
wén
yuè
bào
fēng
dēng
jūn
wáng
yǒu
wèn
jié
lài
wáng
shēng

译文

我劝张弼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不要担忧前路,世俗之念我已经消除了,心已经平静淡泊了。不论是江南还是塞北,都可以居住、任职。我真的不值得受杭州百姓的如此之厚的爱戴啊,还请你把这话转告杭州百姓。希望听到杭州传来丰收的消息。皇帝如果问起我在杭州的政绩,请说全赖百姓的爱戴。

逐句剖析

"我劝髯张归去好":我劝张弼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

# 髯张:张弼,字秉道,杭州人,苏轼的友人。

"从来自己忘情":不要担忧前路,

# 忘情:杜甫《写怀》,“忘情任荣辱。”苏轼这里也有对荣辱得失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尘心消尽道心平":世俗之念我已经消除了,心已经平静淡泊了。

# 道心:超然物外的悟道之心。,尘心:即俗念,常指名利之心。

"江南与塞北":不论是江南还是塞北,

"何处不堪行":都可以居住、任职。

"俎豆庚桑真过矣":我真的不值得受杭州百姓的如此之厚的爱戴啊,

# 庚桑:复姓,此处为庚桑楚,老子的弟子。庚桑楚治理地区受人民爱戴,而自认为无功。这里借指苏轼自己。由此说:“真过矣”,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亦泛指各种礼器。这里借指杭州人民对苏轼的爱戴。

"凭君说与南荣":还请你把这话转告杭州百姓。

# 南荣:庚桑楚的弟子。此处指杭州百姓。

"愿闻吴越报丰登":希望听到杭州传来丰收的消息。

# 吴越:杭州位于吴越一带,此处指杭州。

"君王如有问":皇帝如果问起我在杭州的政绩,

"结袜赖王生":请说全赖百姓的爱戴。

# 结袜赖王生:化用王生结袜典故。出自《汉书·张释之传》。西汉处士王生为成全张释之尊老礼贤的名声,曾有意在公卿集合时命廷尉张释之为自己结袜。此处谦称治理杭州之功并不属于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我劝髯张归去好》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作的一首词。此词创作时间不明,约作于苏轼杭州任职期间,友人张弼送其至润州赈灾后返程之时。上片苏轼劝张弼归去,称自己已超脱情感,世俗之心消弭,道心渐平,无论江南塞北皆能随遇而安。下片巧用庚桑楚、王生等典故,表明自己受百姓爱戴实不敢当,期望听闻杭州丰收,若君王询问政绩,应归功于民。全词既展现出苏轼与张弼的深厚情谊,又体现其超脱世俗的心境,以及对民生的关切,尽显他的豁达与心系百姓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临江仙·我劝髯张归去好》作于苏轼好友张弼返回杭州之际,具体创作时间已难确切考证。彼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公元1074年三月底至四月初,全国多地遭受严重旱灾,苏轼奉命前往润州(今镇江)赈济灾民。好友张弼一路相送,直至润州。待张弼返程回杭时,苏轼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劝友人张弼归去,尽显自身超脱心境,展现随遇而安之态。下片巧用典故,表达不敢居功之意,还流露出对杭州百姓的关切,望闻丰收。全词借送别,融入超脱世俗的态度,饱含与友人的情谊,更彰显其心系百姓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下片“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报丰登”,借庚桑楚等典故,委婉表达自己的谦逊及对百姓生活的关切;“结袜赖王生”引《汉书·张释之传》,王生通过让张释之当众为其结袜,助其彰显贤德。苏轼借此表明政绩应归功于百姓支持,而非个人。对比:“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一句将“江南”与“塞北”进行对比,江南代表了温柔婉约、繁华富庶的地域,塞北则象征着荒凉广袤、艰苦豪迈的地方,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地,自己都能安之若素,突出了作者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

3. 分段赏析

上片,“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苏轼劝友人张弼归隐,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自己已能超脱情感。“尘心消尽道心平”,表明自己世俗之心已消,心境平静淡泊,达到道心平和之境。“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体现出词人受道家思想影响,不重身外之物,有随遇而安的超脱心态。下片,“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运用庚桑楚的典故,苏轼说自己不值得杭州百姓如此厚爱戴,让张弼转告百姓,反映出他功成不居的态度。“愿闻吴越报丰登”,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百姓的关切,希望听到杭州丰收的消息。“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借用王生设法成就张释之的典故,表明政绩应归功于百姓,体现出苏轼心系百姓、谦逊低调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轼《皇太后阁六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