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你没看见吗,
"钱塘湖":钱塘湖畔,
"钱王壮观今已无":钱王当年的辉煌景象如今已经消失无踪。
"屋堆黄金斗量珠":曾经堆满黄金、斗量珍珠,财富无数,
"运尽不劳折简呼":但气运耗尽,根本不需要写信去召唤,一切就都烟消云散了。
# 折简:折半之简。简:竹简,言其礼轻。
"四方宦游散其孥":四方的官员和游子们纷纷散去,
"宫阙留与闲人娱":昔日的宫殿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只能任由闲人来此游玩、消遣。
"盛衰哀乐两须臾":盛衰和哀乐的转换只在片刻之间,
"何用多忧心郁纡":又何必为这些烦恼而忧心忡忡呢。
"溪山处处皆可庐":溪边的山峦处处都可以成为栖居之地,
"最爱灵隐飞来孤":但我最爱的还是灵隐寺那座飞来峰。
"乔松百尺苍髯须":那里有百尺高的松树,枝干苍劲,像是长着长长的胡须,
"扰扰下笑柳与蒲":它们俯视着那些低矮的柳树和蒲草,仿佛在嘲笑它们的渺小。
"高堂会食罗千夫":当年的高堂大殿,曾经聚集了上千人一起进食,
"撞钟击鼓喧朝晡":钟鼓之声从早响到晚。
"凝香方丈眠氍毹":如今,这里只剩下香气弥漫的禅房,铺着柔软的地毯,让人可以安心入睡,
"绝胜絮被缝海图":这比用海图装饰的棉被还要舒适。
"清风徐来惊睡余":清风徐徐吹来,惊醒了我午后的睡意,
"遂超羲皇傲几蘧":让我仿佛超越了远古的伏羲氏,悠闲地躺在榻上,享受着这份宁静。
# 几蘧:传说中的古帝王名。
"归时栖鸦正毕逋":当我归去时,乌鸦正在巢中鸣叫,夕阳西下,
"孤烟落日不可摹":孤烟袅袅升起,这幅画面真是无法用言语描绘。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起兴:诗以“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起兴,通过回忆钱塘湖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引出对盛衰无常的感慨。对比:苏轼通过对比昔日钱王的奢华(“屋堆黄金斗量珠”)与如今的荒芜,以及高堂会食的喧嚣与灵隐寺的宁静,突出了世事变迁的无常和自然的永恒。拟人:如“乔松百尺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诗人将松树拟人化,赋予其“苍髯须”和“笑”的动作,生动地描绘出松树的高大与威严。夸张:用“屋堆黄金斗量珠”夸张地描绘了钱王的财富,突出了昔日的辉煌,与后文的衰败形成强烈反差。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的动态描写,也有“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的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丰富。以景结情:以“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收尾,通过落日、栖鸦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意境,深化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超脱。
2. 分段赏析
前五句:“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诗人以钱塘湖为背景,回顾了钱王的辉煌,如今已成过去,曾经的奢华不再,历史的变迁令人感慨。中间六句:“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诗人表达了对盛衰无常的感慨,认为人生短暂,不应过于忧愁。他热爱自然,认为溪山处处皆可居住,尤其喜爱灵隐寺的飞来峰。中间六句:“乔松百尺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诗人描绘了灵隐寺的宁静与庄严,高大的松树与低矮的柳蒲形成对比,寺庙的钟鼓声和香火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后四句:“清风徐来惊睡余,遂超羲皇傲几蘧。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诗人在清风中醒来,仿佛超越了世俗,回归自然。傍晚时分,乌鸦归巢,孤烟落日,构成了一幅难以描绘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