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ǎn
qiáo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shuí
néng
bái
diàn
yǒng
zhū
qiáo
shù
yǐng
lán
biān
zhuǎn
guāng
bǎn
yáo

译文

有谁能够在这铺上一张白色的竹席,一整天都悠闲地躺在朱红色的桥上面。树木的影子在桥边的栏杆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缓移动,桥板底下水面上的波光在不停地晃动。

逐句剖析

"谁能铺白簟":有谁能够在这铺上一张白色的竹席,

"永日卧朱桥":一整天都悠闲地躺在朱红色的桥上面。

"树影栏边转":树木的影子在桥边的栏杆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缓移动,

"波光版底摇":桥板底下水面上的波光在不停地晃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短桥》是北宋苏轼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绘横池之上的短桥,其跨卧池上,仿若缺月弯弓。皎洁月光洒于桥上,恰似为其铺上白色草席。桥栏之侧树影摇曳斑驳,桥下则是波光粼粼。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的小桥卧波之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绝句,诗中通过白簟、朱桥、树影、波光等意象,勾勒小桥景致,展现出宁静清幽氛围,表达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与闲适心境。

2. 写作手法

通感:“波光版底摇”通过视觉(波光)与触觉(摇动感)的通感交融,将水波光影的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上的律动,增强画面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谁能铺白簟,永日卧朱桥”:开篇以问句起笔,别出心裁地提出“谁能铺白簟,永日卧朱桥”,即有谁能够在朱红色的桥上铺上白色的竹席,然后整日悠闲地躺在上面。这两句抒情,流露出诗人对自在安闲生活的向往,仿佛在喧嚣尘世中渴望寻得这样一方静谧、闲适之地。同时,也委婉地表现出诗人现实中“身不由己”的无奈,毕竟“永日卧朱桥”只是一种渴望,难以轻易实现。“树影栏边转,波光版底摇”:这两句是写景,诗人将目光聚焦于短桥周边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的影子在桥栏边缓缓移动,生动地展现出光影的变化;桥下波光粼粼,在桥板底下摇曳闪动,充满动态美感。树影、波光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清幽、灵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正是被这美景所吸引,才会萌生出“卧朱桥”的想法,也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迷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王颐赴建州钱监求诗及草书》

下一篇:宋·苏轼《司竹监烧苇园因召都巡检柴贻勖左藏以其徒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