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kāi
西
zuǒ
chéng
yù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wěi
rén
móu
qiú
duō
shì
dìng
fēn
fēn
wéi
ē
jìn
fàng
guī
huán
绿
jìng
kěn
róng
xiāo
wěi
zhàng
qián
zhāo
měi
shì
shuí
néng
bǎi
chǐ
cāng
shàng
tiān
shàng
liè
xīng
dāng
yuè
míng
shí
xià
míng

译文

伟人谋划并不在多,一旦决定自然一片附和。放出所有鱼龟湖水回归澄净,岂能容忍芦苇草丛遮蔽岸坡。如此美事后无来者,百尺悬崖并不难磨。想来天上繁星也会欢喜,明月照耀时下来沐浴在明波中。

逐句剖析

"伟人谋议不求多":伟人谋划并不在多,

"事定纷纷自唯阿":一旦决定自然一片附和。

# 唯阿:应诺声,谓听从、呼应。

"尽放龟鱼还绿净":放出所有鱼龟湖水回归澄净,

# 净:一作浦。

"肯容萧苇障前坡":岂能容忍芦苇草丛遮蔽岸坡。

"一朝美事谁能纪":如此美事后无来者,

# 纪:一作继。

"百尺苍崖尚可磨":百尺悬崖并不难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想来天上繁星也会欢喜,

"月明时下浴明波":明月照耀时下来沐浴在明波中。

# 明:一作晴,又作金,疑当作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开西湖次吴左丞韵》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一说是为道潜所作。首联指出伟大的人谋划事情不贪多,事情确定后众人便纷纷附和,体现出对治理者决策能力的肯定。颔联具体描述了治理西湖的举措,将龟鱼放回清澈的水中,不容许萧苇堵塞山坡,展现出对西湖生态环境的重视。颈联强调这一美事值得被记载,即便历经漫长时间也不会被磨灭。尾联通过想象天上的列星为此事欢喜,明月下龟鱼在明亮的波涛中沐浴,营造出美好的氛围,进一步突出工程的积极意义。整首诗通过对西湖开浚工程的描述和赞美,体现了苏轼对民生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纷自唯阿”,从治理者的决策角度进行评价。“伟人”指有才能和地位的治理者,“谋议不求多”说明他们能够抓住关键,谋划计议不贪多。“事定纷纷自唯阿”描绘了事情确定后众人纷纷附和的情景,侧面烘托出治理者决策的正确性和权威性,体现了诗人对治理者决策能力的肯定。颔联“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具体描述了治理西湖的措施。“尽放龟鱼还绿净”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龟鱼放回清澈的水中,让它们有适宜的生存环境。“肯容萧苇障前坡”表明不容许萧苇堵塞山坡,保证了西湖水流的畅通和景观的优美。这两句诗展现了治理者对西湖生态环境的重视和科学治理的理念。颈联“一朝美事谁能纪,百尺苍崖尚可磨”,强调了这一美事的深远意义。“一朝美事”指西湖开浚这一美好的工程,“谁能纪”说明这样的事情值得被记载下来,流传后世。“百尺苍崖尚可磨”用夸张的手法,说明即使百尺高的苍崖也会被时间磨灭,但这一美事的功绩却难以磨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尾联“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明波”,通过想象营造美好的氛围。“天上列星当亦喜”将天上列星拟人化,认为它们也会为西湖开浚这一美事感到欢喜,增添了一种神秘、美好的氛围。“月明时下浴明波”描绘了明月照耀下,龟鱼在明亮的波涛中沐浴的美丽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西湖开浚后的美好环境和和谐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工程的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答郡中同僚贺雨》

下一篇:宋·苏轼《《虔州八境图》八首其一》

猜你喜欢